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隨著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歡慶氛圍日益濃厚,良田沃野間傳來豐收在望的喜訊。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收獲近四成,進度同比略快。各地補短板、提單產,加快收獲已成熟的秋糧,確保顆粒歸倉。
廣袤的田地上,收割機往來穿梭,農民奔波忙碌,共同繪制出一幅秋糧豐收的美好圖景。黑龍江省秋收面積已經超3000萬畝,吉林省9000多萬畝秋糧已經開鐮收獲,河南省秋糧收獲處于高峰期,山東省6600多萬畝秋糧迎來大面積收獲……田壟間由“綠”轉“金”,神州大地上正收獲。這不僅是今年以來我們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實現夏糧增產、早稻穩產,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的奮斗果實,也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大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向農業強國邁進的生動注腳。
沃野生金,稻菽飄香。我國秋糧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布在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區的13個糧食主產省份。今年,我國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各地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據了解,今年我國秋糧面積繼續增加、長勢總體較好,有望再獲豐收。而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實于“奮斗”二字。近年來,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各地區各部門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慶國慶,迎秋“豐”,“中國飯碗”端得牢。
一季季耕耘,一程程奮斗,一年年豐收。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3年糧食產量達到13908億斤,比1949年增加1萬多億斤;糧食單產大幅提升,2023年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比1949年增加321.1公斤/畝。奮斗解決了“有沒有”,還要向“好不好”探索;奮斗完成了“量積累”,還要向“質提升”進發。今天,良種、良田、良機、良法齊推進,每一個領域都在進行一場不息的接力。從中原糧倉到東北黑土地,從四川盆地到江南水鄉,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耕耘不輟“沃”希望,必將為經濟持續回升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十一”以來,全國大部地區秋高氣爽、天晴墑好,利于秋糧搶晴收獲和小麥油菜趁墑播種,“三秋”生產進展順利。在江蘇蘇州吳江區的開弦弓村,村民們圍繞稻田開發了新的增收模式,打造稻園、蟹園、桑園三個主要農業項目。同時,村里還建設了科技小院和工作站,圍繞農耕文化開展課題研究,為村莊發展貢獻力量。國慶迎秋“豐”,而奮斗的腳步從未停歇,新的奮斗正不斷向著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進發。耕耘不輟“沃”希望,越來越多“豐收故事”“幸福故事”在譜寫,糧豐倉滿根基堅實,“中國飯碗”牢牢在握。(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