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贏在中國,才能贏在世界——南京兩家“跨國公司”的出海啟示

“如果不能贏在中國,就不可能贏在全世界。”這是瑞典百年礦山機械巨頭安百拓追加在華投資,在寧設立新品牌銷售總部的理由。

“以前都是西方國家向中國輸入汽車和設備,現在是我們‘反向’向歐洲車企、特斯拉等輸出技術和設備。”這是南京泰普森自動化精密測量設備打破國外壟斷、進軍歐洲時的感言。

一個是“引進來”,一個是“走出去”;一個選擇“向東”,一個選擇“向西”——都是今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

相隔數萬公里的歐亞大陸兩端,這兩家分別來自瑞典和中國的制造業公司,各自從斯德哥爾摩和南京出海,去往遙遠的國度開拓海外市場。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文化,追求的卻是一樣的夢想——用產品和技術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拓展更廣袤的世界市場。

泰普森的精密測量設備生產線。

土生土長“小公司”,

打破壟斷“反向輸出”歐洲

南京經開區恒飛路1號,泰普森自動化設備的工廠里,經常能撞見金發碧眼的外國客戶。這里的生產車間,一套新能源車電驅部件自動化測量及裝配成套生產線正在開足馬力組裝、調試。再過3個多月,這些設備和生產線就要被裝上遠洋巨輪,出口到位于波蘭的法雷奧汽車零部件工廠。

法雷奧集團是世界500強、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客戶遍及BBA等幾乎所有汽車品牌。以往都是它為中國車企供應零部件,但這一次,它的核心產品用上了這家南京企業的技術。

“為法雷奧提供電驅生產配套設備,我們作為中國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南京泰普森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和說。今年4月、6月,泰普森以高于競爭對手近百萬歐元的報價,接連中標法雷奧兩個項目,與其法國總部簽下1200萬歐元大單。“一個是為波蘭生產線提供配套,產品供應雷諾;一個是為印度生產線提供配套,產品供應馬恒達。”

“法國來了12名工程師在公司待了20天,經過最終會審,給泰普森打出了少有的高分,在其全球供應商中排第二名。”張保和說,“這是公司首次打入歐洲市場,意義非凡。”在此之前,公司已成為豐田汽車檢測設備全球供應商,客戶涵蓋長城、吉利、奇瑞、長安、一汽、上汽、特斯拉以及幾乎所有國內新勢力造車品牌,并隨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出海建廠,產品出口到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

是什么讓歐洲巨頭對這家南京小企業刮目相看?首屈一指還是產品技術實力。

“一根頭發的1/40,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測量設備在汽車動力傳動系統裝配時零件之間縫隙達到的精度,比肩全世界最高水平。”張保和介紹,如果沒有足夠精密的測量設備,汽車關鍵的動力傳動系統的裝配質量將無據可依,從而大大影響行駛品質和節能降噪。

泰普森有三大產品系列,汽車用自動化精密測量、測試和裝配設備,其中測量設備是公司“王牌”,在新能源電驅系統高精度測量選墊設備市場占有率超過70%。也就是說,中國新能源汽車每生產10臺,有7臺的電驅系統生產線都采用泰普森的測量設備。“前段時間大火的小米SU7,比亞迪仰望系列、理想的全系列車型電驅系統生產線上的精密測量設備都是我們做的,目前新能源車這塊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

安慶人張保和,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是老鄉,從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后,供職于一家汽車檢測跨國外企。2017年,有感于國內汽車制造裝備的“三流水平”,他和幾位創始人在紅楓科技園成立公司創業,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研發經費,專攻“卡脖子”技術。

7年時間追求“精益求精”,團隊從11人擴大到360多人,平均年齡只有29歲,獲得近80項發明專利,生產的精密測量“神器”打破外企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公司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細分市場繞不開的“隱形冠軍”。

“很幸運趕上了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機遇。”泰普森近幾年爆發式增長,幾乎每天都在加班趕訂單。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訂單已突破3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其中海外訂單超1/3。

隨著中國造車“彎道超車”,不少叱咤全球市場的汽車巨頭紛紛選擇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合作,在中國技術“反向輸出”的潮流趨勢中,泰普森已成為其中一員。由于法雷奧訂單配套的都是高端車型,公司影響力大增,不少歐洲車企主動聯系表達合作意向。眼下,公司正在籌備設立歐洲分公司并就地招聘外籍員工,希望在汽車強國遍布的歐洲占有一席之地。

“什么是壟斷?”張保和至今清楚地記得,當年在外企時,一顆很小的備件能賣5萬元,客戶們有抱怨卻無可奈何:“就算是金子做的也不值這個價,但如果不買,整個汽車生產線就得停產。”

“誰說中國人做不出自己的高端設備?”科班出身的他深受刺激,也不服氣了十多年。“我們團隊就想著爭口氣、好好干,總有國產替代掌握話語權的一天。”如今,曾經無數次設想過的“反轉”場景終于成真,他常覺心中暢快、干勁更足:“堅定走出去,把海外市場越做越大。”

安百拓的礦山機械。 通訊員 南經軒 供圖

被“傷害”仍深愛,

百年巨頭為何偏愛南京

對于有著150年歷史的全球礦山機械巨頭安百拓來說,中國是其最重要的新興市場,縱使“受過傷”仍然深愛。

1993年,安百拓在南京設立在華第一家工廠,研發、生產和銷售各種露天鑿巖設備、地下采礦設備和鏟運機、探礦設備。本著“在中國、為中國”發展戰略, 2014年將中國區總部從上海遷至南京經開區,2022年將位于日本橫濱的生產和研發基地全部轉移至南京。

由于重視研發創新,安百拓礦山機械產品實力雄厚,比如引領行業之先的氣動鉆、鑿巖機等都是其最早發明,在全球范圍內,其外觀設計被跟風抄襲、產品被盜版侵權的事件時有發生。

“公司的機器只要一參加展會就會被大撥人圍觀拍照片視頻,等到下次展會,跟我們長得差不多、價格更便宜的設備就出現在旁邊展位上。”安百拓(南京)建筑礦山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滔滔坦言,出于被“山寨”的擔憂,總部對于國內發布新品和轉移新技術一直有顧慮。

不過這一狀況正在被扭轉。“公司在中國很多年想做,但沒做成的事情,在南京做成了。”今年7月,為支持企業打擊侵權假冒、保護知識產權,在南京經開區支持幫助下,南京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棲霞分局指揮部署,對一處工廠生產現場進行查扣,并拘留相關人員。此舉被作為典型案例上報后,總部投資信心更強了。“我們作為外企能感受到,在中國合法權益能得到平等保護,能享受到國民待遇。”

這兩年,安百拓醞釀已久的一個新的大動作已經落地。那就是瞄準中國市場創立全新品牌蓋亞,順應礦山設備數字化自動化趨勢,提高中低端市場占有率。這一次,公司重點投資布局依舊放在了南京。

今年6月21日,南京2024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蓋亞礦山設備銷售總部現場簽約。當天下午隨即推進公司注冊,拿到營業執照,所有印章到手;24日,外資注冊資本金開戶成功,25日賬戶激活,26日700萬美元資本準時到賬。公司總經理谷曉坤連連贊嘆:“4個工作日,外資越洋到賬,連我們瑞典總部的高層都驚嘆‘南京速度’。”

為何偏愛南京?安百拓看到了項目背后工作人員的誠意和努力。谷曉坤說,行政審批相關人員加班加點、緊鑼密鼓、環環相扣。被打動之下,總部高管接連克服了時差和作息差異,快速走完所有內部流程,就等“打錢”。“快得都有點不太像北歐企業的工作風格和節奏。”

這種默契也源于雙方30多年的互相信任和無間合作。當公司需要租用樣機試制車間和倉庫,南京經開區管委會忙著找場地;落實通關便利化舉措,園區邀請南京海關AEO認證專家組上門指導快速復核,助力企業更高效開拓國際市場……

前不久在寧舉辦2024創新日活動,安百拓一口氣發布28款新品,包括地下鏟運機、地下鑿巖臺車、露天鉆機等設備,以及各類駕駛艙模擬器和轉場解決方案。

“其實,外資也在主動地適應中國,學習中國企業的長處。”谷曉坤告訴記者,在工程機械行業里面,國內民營企業設備便宜、服務響應快、服務好,公司也要適應這種競爭方式,蓋亞品牌運作方式一改從前,變得更靈活,有充分的自主權給到中國的團隊。“繼續扎根中國、扎根南京,我們集團都秉承一個信念,就是如果你不能在中國市場生存跟贏下去,你是沒有辦法在全世界跟其他人去競爭的。”

雙向并進,

企業服務也要“國際化”

“引進來”和“走出去”,被比喻為改革開放之“雙翼”。

近年來,我國一方面繼續深化外商外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穩居全球外商投資第二大流入國;另一方面,直面全球產業鏈重組機遇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重大利好,國內企業投資領域從傳統的制造業逐步擴展至高新技術、綠色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走出去”的競爭力顯著提升。位于南京首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安百拓和泰普森,就是這段新時代浪潮的縮影。

南京豐富的科教資源和人才,是推進“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最突出的優勢。目前,南京已吸引113家世界500強企業、5000多家外資企業在寧投資興業;稅務部門一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南京有“走出去”企業341戶,投資目的地涉及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南京明確全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全面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新實施的“全球數字服務商計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培育全球數字服務商50家左右。

雙向發力、雙向并進,要求政府服務緊跟企業步伐,具備國際化視野。往大了說,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往小了說,則要具體落在服務企業的每樁小事、日常細節。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數年前,企業因臨時堆放設備、施工未及時覆蓋揚塵網,被環保、消防、安全等部門處罰如家常便飯;更有小企業因強制要上空氣環保過濾系統,“一聽說要投兩三百萬,直接把廠子關掉走了”。如今這類事件已極少發生,一個重要原因是南京先行先試開展綜研聯檢,即多部門聯合執法,“綜合查一次、無事不擾企”“少監管、多服務”等做法現已全面鋪開。

在企業成長關鍵期,政府服務更是舉足輕重。在南京經開區,泰普森因業務快速增長,3處場地很快捉襟見肘,面臨增產擴廠難題。園區馬上另辟蹊徑找到一處長期閑置藥企廠房,為其量身定制方案,協助其通過收購該藥企全部股權的方式,拿下40畝土地及廠房設施,并迅速改造升級成新工廠。掐指一算,這番“騰籠換鳳”,相比“有償收儲+凈地恢復+重新招拍掛”的常規盤活方式,為泰普森節省數億元投資,減少3年建設周期,一舉實現園區與企業多方共贏。

今年5月,園區啟動“企業大調研、服務大發展”行動,目前已走訪近260家企業,收集342條訴求;促“上下樓”變“上下游”,15對企業從彼此陌生到打得火熱,并有望在資源、產品和市場上達成實質合作。圓桌會上“碰一碰”,泰普森與樂金麥格納已達成合作意向,一條總價值超200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生產線即將在園區落地。

中企出海火熱,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專家提示,除了應對國際競爭,企業還面臨著復雜多變的貿易環境、地緣風險、文化差異等諸多挑戰,政府部門、外向型經濟園區可提供針對性培訓等服務,引導企業降低海外經營風險,幫助出海企業一路劈波斬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凱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