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東地區首個在繁忙運輸機場內實現客機與直升機無縫接駁的航線——虹橋機場至蘇州吳江的往返接駁航線,完成試飛。這條航線距離70公里,空中飛行時長為17至20分鐘。相較于吳江到上海虹橋近兩小時的地面車程,極大縮短吳江人去虹橋乘飛機的通行時間。
近段時間,在全域納入一體化示范區的鱸鄉大地,各種利民惠民好消息不斷。10月9日,全國首座“六邊形”立體交通樞紐綜合體蘇州南站的外立面正式亮相。蘇州南站以香檳銀為主色、輥涂紅為輔色,站房整體建筑以“聯結”和“六合歸芯”為設計理念,寓意聯江南水韻、結古今風雅。站房依托周邊水網密布的地理區位,采用高低錯落、起伏有致的不規則形態,聯結形成獨具江南特色的“六邊形”站房,是目前國內站房建筑結構形式最多、最復雜的站房之一。
位于吳江汾湖的蘇州南站,是滬蘇湖高鐵與通蘇嘉甬高鐵的“十”字交會共用樞紐站。站房總建筑面積四萬平方米,站場規模四臺12線,采用全國獨有的“線下式+線側式+高架式”相結合的候車方式。隨著滬蘇湖高鐵在今年底前建成通車,“軌道上的長三角”將迎來全新發展格局。一體化示范區之間的交通聯系將更加緊密便捷,人員往來、物資流通將更為高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經濟協同、產業合作、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第五年。這五年,是吳江產業項目蓬勃發展的五年,是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五年,更是區域協同、生態優先的五年。這五年,吳江積極融入區域協同發展大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了大量優質產業項目落戶。傳統產業借助創新實現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為吳江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9月25日,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汾湖智算中心暨算力生態伙伴項目簽約。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該項目是中國移動在長三角打造的規模最大、環境最優、服務能力最強的核心數據中心之一。全部建成后可承載2.4萬個機柜,具備50萬臺服務器裝機能力,可為政府及金融、制造、科技等行業提供數據存儲、容災備份、視覺計算、AI訓練推理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五年間,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云計算中心建成投用,“東數西算”長三角算力調度中心啟用,蘇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吳江通信網絡保障中心建設有力推進……數實融合的大力推進,不斷激發吳江區域經濟活力,促進吳江區域內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和優化整合,催生眾多新興業態和創新模式。
五年來,吳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向好,綜合實力、創新能力、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等穩居全國百強區第一方陣,主要指標持續領跑青吳嘉三地。地區生產總值由2019年的1958.16億元,增長至去年的2377.28億元,年均增長4%;規上工業總產值由2019年的3626.36億元,增長至去年的4969.87億元,年均增長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9年的583.8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05.59億元,年均增長4%。
五年來,吳江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已攜手示范區執委會和青浦、嘉善,按照“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要求,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36項,其中4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蘇報記者 王英 周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