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基金小鎮”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模式起源于美國格林尼治小鎮,在全球范圍內樹立起示范標桿。基金小鎮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卓越的創新能力,匯聚海內外重要投資機構,助推科技型企業成長,形成產業發展和投融資創新的雙贏格局,成為區域發展的“強引擎”。
2021年12月,位于無錫經濟開發區的尚賢湖基金PARK開園。園區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產業積累和創新政策,探索產業與金融雙向賦能的城市金融新路徑,打造基金產業新高地、產融結合新樣板、人才集聚新引擎、區域合作新亮點。
三年不到,尚賢湖基金PARK落地股權投資類企業330家,基金規模近2500億元,QFLP基金注冊總規模超15億美元。立足資本、產業、人才、項目等創新資源集聚,城市創新發展的良性生態已然形成。
△尚賢湖基金PARK
優服務
聚集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本
尚賢湖基金PARK位于無錫經開區核心區域,緊鄰無錫市政府。園區占地9.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由31棟富有特色的建筑組成,其中27棟是獨立辦公單元,4棟是配套服務建筑,古色古香的木結構小屋與周邊環境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談及園區“居民”,不少行業內耳熟能詳的機構與知名投資人都在其中。包括誠通基金、IDG資本、國壽股權、招商局資本、春華資本、鼎暉投資、紀源資本、科勒資本等國內外頭部基金機構30多家。一方面是園區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也是與園區和當地政府產業布局不謀而合。
△園區鳥瞰圖
據了解,園區各項“最”服務深得人心。行政審批“最快”,金融會商、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一站覆蓋,最短三天即可完成注冊登記;業務支持“最專業”,圍繞“募投管退”各環節提供全鏈條服務。
此外,園區積極為入駐機構和被投企業對接大量政府資源、科技資源和資金資源,各類品牌活動應有盡有。包括連續多年舉辦的尚賢金融論壇;致力于為高成長性、高科技企業對接創投機構的尚賢SHOW場;依托清科長三角(無錫)創投中心搭建的政府、智庫、資本、產業交流平臺“尚賢論道”等。
“作為工商名城、產業重鎮,無錫是一片充滿活力的產業熱土。”有基金創始人直言,無錫有深厚的產業基礎,近年來更是提出“產業強市”戰略,率先布局“465”現代產業集群,物聯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能源等10個產業集群營收超千億,“面向未來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林立,這是我們與無錫這座城市互相吸引的重要原因”。
目前,尚賢湖基金PARK基金注冊規模創下新高,園區獲評“江蘇省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范區”、36氪“2023年中國十大特色基金小鎮”、投中“2023中國最具特色基金小鎮TOP10”、中國基金報“優秀基金小鎮”、融中“2023—2024 年度中國最佳基金小鎮”等榮譽。
△路演中心
懂產業
“耐心資本”培育城市未來產業
資本投資大多是短期且趨利的,但城市產業的培育與發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耐心與“陪跑”。對此,尚賢湖基金PARK主打“產融結合”特色,緊緊“鎖定”科創產業,聚集“耐心資本”,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城市創新發展的產業金融新路徑。
今年6月,車聯天下成了基金PARK入駐投資機構之間的熱議話題。央視《新聞聯播》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江蘇無錫:另辟蹊徑的“智駕”之路》為題進行了報道,車聯天下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成為央視鏡頭聚焦的目標。根據公開報道,車聯天下2022年全年營收在幾億元規模,2023年實現4倍多的增長達到23億元。
飛速增長的背后,是管理團隊在戰略眼光、研發投入、市場開拓方面的超強競爭力,亦是一輪輪創投資本的加持。企業2020年剛落地經開區,就得到了園區機構新尚資本的投資,后續幾乎每年都獲得市、區兩級國有創投機構的多輪加持。車聯天下相關負責人直言,企業近幾年的關鍵發展期,都離不開無錫國有創投資本的持續投入和耐心陪伴。
這是基金賦能城市產業的一個縮影。如何實現產業與金融更好地雙向賦能?
基金PARK直言,核算投資收益率是基金的重要考量,同時也要兼顧考慮產業鏈價值提升。一方面,小鎮發揮母基金杠桿引導作用,高標準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矩陣,初步形成“綜合型白馬基金+垂直型精品基金”相結合,覆蓋“天使、VC、PE、S基金”等全鏈條的“母-子”基金體系;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基金PARK入駐基金已投項目和儲備項目資源,以創投資本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域產業升級發展。
同時,園區目前大部分入駐基金為早期天使基金和VC基金,而資金屬性方面,國有管理人主導或國有母基金引導的基金占大部分,更加注重產業引導與財務回報的平衡。“耐心資本含量高”的背后,蘊含的是創投資本跟無錫產業生態的“雙向奔赴”。
尚賢湖基金PARK還組建了科創基金生態,包括尚賢湖數字經濟母基金(100億元)、尚賢產業直投基金(55億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尚賢夜話活動
新名片
“基金+產業”實現雙向賦能
“耐心資本”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能,而培育耐心資本需要完善的產業生態、寬容的評價體系、長期穩定的資金供給和多元化的退出生態共同支撐。緊扣基金退出痛點,基金PARK大力發展S基金,引領基金退出新風向,拓寬退出渠道,豐富退出方式,以市場化方式解決退出難題,形成支持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引入博華資本、科勒資本等多個有市場號召力和定價能力的S資產買方;發布S基金政策十條、設立尚賢湖S母基金,鼓勵支持區域內S基金設立、交易與退出;舉辦“私募股權流動性峰會”等活動,搭建“PE二級市場聯盟”,參與江蘇股權交易中心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建設,撮合S基金線下交易,持續打造基金退出生態體系。
早在2021年12月8日,尚賢湖基金PARK正式開園。9日,《全市基金和產業融合發展報告》《關于進一步促進無錫股權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集中發布,并提出:無錫將力爭到“十四五”末,注冊基金規模達到8000億元、管理規模達到4000億元,打造股權投資資源集聚區。
作為市、區共同打造的示范性綜合性股權投資集聚區,無錫尚賢湖基金PARK是服務無錫產業規劃部署、太湖灣科創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自成立以來,園區始終立足產融結合發展戰略,積極構建“基金+產業”雙向賦能的產融生態圈,全面擦亮無錫產業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敏
(圖片均由尚賢湖基金PAR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