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宿遷沭陽:一粒稻米如何做成一個品牌

前不久,在上海舉辦的宿遷綠色農產品展銷會上,“高墟堿米”剛出場即獲得了滿堂彩。現場煮出的米飯香味吸引了眾多上海市民,展位前被圍得水泄不通,就為了能吃到一口好米飯。

“用我們‘堿米’蒸煮的米飯清香、爽滑,口感香甜;米粥黏稠、軟糯,米湯厚實青白,營養豐富,最重要的是,堿米直鏈淀粉含量≤13%,介于普通粳米和糯米之間,米飯更柔韌筋糯、更富彈性,食味值高達95分。”宿遷市沭陽縣高墟鎮新地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魏猛介紹說。



近年來,“高墟堿米”產銷兩旺,備受人們青睞,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從一個縣城偏遠鄉鎮的“深閨”來到國際大都市變身“新貴”,“高墟堿米”正在實現華麗蛻變。

然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趨多樣化的顧客需求,“高墟堿米”又該如何擦亮品牌?

植入營銷理念

叫響“高墟堿米”品牌

誰先打響品牌,誰就能占領市場,就能搶占制高點。高墟水稻種植有近千年歷史,“高墟大米”雖然好吃,但是沒有自己的品牌,效益始終難以提升。2014年,沭陽提出“高墟大米”要創特色、創品牌,這才迎來發展契機。



2015年,在省農科院農產品安全所研究員石志琦的指導下,“高墟堿米”試種成功,兼顧了品質與抗性,注重了食味,迎合了消費者對農產品既要好吃、更要健康追求的需求,樹起“高墟堿米”品牌。

有了好米,宣傳推介是必要手段,是提升“高墟堿米”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的重要途徑。為此,政府主動作為,對接各類農業展覽會、產銷會、產品發布會等平臺,全面推介“高墟堿米”品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高墟堿米”在江蘇省(上海)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上榮獲創新產品獎;2016年12月,在南京舉辦的“尋找江蘇最好吃的大米暨首屆江蘇百姓評米節”上榮獲一等獎;2017年1月,在首屆“公正杯”江蘇優質稻米暨品牌雜糧博覽會上榮獲江蘇好大米、江蘇好雜糧優質產品獎;2017年12月,在第十二屆上海優質大米精品雜糧及設備展覽會上獲得“金獎”; 2018年12月,以“高墟堿米”為支撐的“高墟大米”獲得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

此外,高墟鎮積極拓寬品牌認知渠道,讓品牌從單向傳播轉為互動傳播,提高品牌傳播速度。2017年2月25日,江蘇交廣網將直播間搬到高墟鎮龍河村的農家小院,“高墟堿米”賣到12.8元/斤,半天時間賣了10多噸。農民喜笑顏開,“高墟堿米”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年11月,“高墟堿米”扶貧項目現場會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研產結合示范區推廣會在沭陽縣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出席會議并到高墟鎮實地考察指出,“‘高墟堿米’的產業發展為國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經驗和實踐”,讓“高墟堿米”品牌聲名鵲起。

高墟堿米銷售的火爆場面和日益彰顯的品牌效應,讓多年來一直“埋頭拉車”的高墟鎮稻農明白,要想獲取更大利潤,還要“抬頭看路”研究市場。經過多次比對算賬,大家逐漸形成了共識: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就要借助科技,向市場要效益。

經過推廣,全鎮一半的稻農試種了堿米。2012年,高墟居委會家庭農場負責人劉習文流轉土地1020畝,其中850畝為稻麥輪作,170畝種植果樹。從2015年試種堿米300畝,發展到今年種植高墟堿米850畝,年可實現純收入近50萬元。

“我種植的堿米每年訂單全滿,水稻就在地頭收購,價格也比常規水稻每斤多賣五六角錢。”劉習文興奮地說,如今高墟大米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前景廣闊,下一步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實施品牌戰略

撬動“高墟堿米”產業

在高墟鎮,走進“高墟堿米”專賣店,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裝袋、封口、發包,地板上堆滿了大小不一的快遞。專賣店負責人劉登友說:“我們的堿米供不應求,全國各地訂單不斷,這里一天只能裝2000多斤。”



專賣店隸屬高墟鎮新地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種植和銷售“高墟堿米”為主,2015年注冊“高墟堿米”商標,擁有基地5000畝,實施“六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進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并授權銷售網店20家,與百世快遞建立合作關系,確保“高墟堿米”快速、安全送達客戶手中。

公司負責人魏猛是土生土長的高墟人,對“高墟堿米”情有獨鐘。他認為,“高墟堿米”的品牌化建設,拉動了產業發展,實現由“散戶經營”到“規模經營”的轉變,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

首先,促進土地規模流轉,鼓勵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全鎮先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等86家;其次,以新地奇為龍頭,帶領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拓市場,推進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組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主體利益聯結機制;第三,實行強強聯合,新地奇與沭陽縣糧食籌備總公司聯合,保證產、儲、銷的無縫鏈接,為“高墟堿米”的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等提供保障。

今年43歲的包運廣,是高墟鎮三蕩村村民家庭農場負責人,2010年開始利用自家責任田20余畝搞蝦藕共生,之后又流轉土地100余畝,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2018年,因藕的行情不看好,加之高墟大米的行情走勢較好,2019年改為稻蝦共生獲得成功,畝均增效預計4000元左右。為擴大種植規模,今年10月中旬,在鎮村的支持下,包運廣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連片流轉土地以及農戶帶地入股538畝。水稻種植采用“六統一”模式,既保證高墟大米的優良品質,又增加土地的產出。

“高墟堿米”的品牌效應催生產業巨變,高墟大米從“難賣”變成“暢銷”,從賣原料為主到加工產品銷售,從不賺錢到賺錢。高墟稻農因品牌戰略帶動,年可增收超千萬元,大米加工業發展,帶動了公路運輸業、彩印包裝業、糧食流通業、飼料加工業、養殖業等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了“注冊一枚商標,培育一個品牌,振興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

加快融合發展

助推高墟鄉村振興

行走在高墟鎮迎港大道上,短短幾百米的路程,卻遍布著10多家上規模的大米加工企業,生產的品牌大米源源不斷地銷往國內大中城市。

沭陽宏揚米廠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作業。該廠負責人孫周兵說,工廠一天能裝200噸米,正常用工50多人,月平均工資4000多元,大多是周邊鄉鎮村民。

宏揚米廠僅僅是高墟鎮依靠“高墟堿米”品牌加快融合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高墟鎮充分發揮“高墟堿米”品牌效應,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助推鄉村振興。

高墟鎮古泊村新村干李雷,2017年響應鎮黨委政府號召,毅然辭去江西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立了宿遷古泊河農業有限公司,專門種植收購“高墟堿米”。在他的帶領下,該村種植堿米的稻農每畝地比以前多收入1000多元。近期,李雷準備將種植規模擴大至600畝,帶領更多稻農致富。



在推動融合發展過程中,高墟鎮努力改變稻米初級加工狀態,充分有效利用稻谷資源,加強對稻谷副產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殼等進行再加工提煉,實現物盡其用,不斷延伸產業鏈,實現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轉變。同時,還開發稻米延伸產品,發展以稻米為原料的大米自熱米飯、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加強大米副產物綜合利用,開發米糠油、米皂、膳食纖維等產品。

風吹稻浪泛金波,又是一年豐收時。下一步,高墟鎮將不斷延長“高墟堿米”產業鏈,實現稻米加工業由低端向高端轉變;不斷促進研產結合,實現農業“單打獨斗”向“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轉變,以滿足社會對高品質農產品的追求,展現品牌農業強勁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記者丨沭陽縣融媒體中心 田慶伍 鄭緒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