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1.45萬億元后,江蘇如何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引擎”

10月31日,長江之濱,以“網聯新質生產力,數寫發展高質量”為主題的2024(第十一屆)江蘇互聯網大會在南京開幕。

一年一度的峰會,如互聯網行業的“集雨器”,承接行業一年發展落下的甘霖;又如一扇開放之窗,折射出江蘇互聯網發展的氣象萬千。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1萬億元

數字改變生活,從來不是一句口號。

萬里長江,船只川流不息。此前,對南京長江航道上航行的船員而言,想要補充物資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停船靠岸,要么依賴交通艇配送。無論選哪個,單次運輸的郵費都得大幾百元,既不經濟效率也低。但現如今,依靠數字和無人機技術,船員們實現船舶不靠岸,物資“飛”上來。

在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了這位特殊的“外賣小哥”。漆黑的機身配上4組展開1米多長的機翼,這臺物流無人機最大載重可達60斤。“水上5G低空智聯網是技術的關鍵點,有它的幫助,無人機才能在江面復雜的電磁環境里如魚得水。”江蘇聯通產互公司低空智聯產品經理周政頗為自豪地介紹,目前這個全球首張的智聯網已覆蓋長江南京段98公里,不僅在物流行業得到運用,執法人員也可利用其開展常態化巡航。

船員們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數字江蘇”發展一個縮影。1994年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從涓涓細流到廣袤大海,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活躍、數字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網絡惠民便民不斷深化,數字逐漸成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一串串數字足以見證:去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1.4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11.4%,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9年全國第一;承擔國家4個創新示范“一件事”上線運行,全部入選國辦“高效辦成一件事”典型案例;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超80%,3個縣(市、區)入選國家第二批數字鄉村試點,入選數量全國第一,江蘇智慧教育平臺總瀏覽量超125億次,全國排名第一。

數實融合激活“新”動能

由“智”向“質”,以“數”促“實”,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既是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體現,也能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助力。

當下,我們正步入數據要素化發展階段。如何以數據要素為著力點,挖掘并發揮數據化的信息和價值,從而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南京市數據局黨組成員、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張巧玲分享了一個數據“變身”資產的探索。

2月下旬,在南京市數據局的組織推動下,南京揚子國投下屬南京遠古水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以北范圍)企業用水行為分析數據”,在南京數據交易平臺上架。該數據產品完成數據資產認定、登記確權、合規評估等環節,實現正式入表而成為數據資產。該數據產品上架僅6天,便有“金主”買單,購買方為江蘇銀行。所購數據將作為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的一項指標,應用于輔助開展授信評估。

“首單之后,南京場內數據要素市場持續活躍,以國有企業為領軍的一批數據資產相繼掛牌上架。”張巧玲介紹,僅南京相應平臺就已上架產品332款,撮合成交66筆,成交金額約6300萬元,不斷為全市資產盤活賦能。

擁抱“數字”、走上“云端”,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正在為各行各業賦能。

論壇現場,一段“蘇貨數字人成果”短片引發了大家的濃厚興趣。“從生產到市場,過去靠‘提籃小賣’,現在靠‘一根網線’。”在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副處長陳甜甜看來,當網購成為新常態,直播就成了新農活,農業品牌的孵化和傳播也迎來新機遇。江蘇四季分明、水土豐沃,農業生產季季有精品,這是江蘇農業品牌發展堅實的底氣。而近幾年,江蘇統籌實施“品牌強農 營銷富民”工程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一批“地方特產”已變身“地域名片”。

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引擎”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演進,加快培育和發展網絡新質生產力勢在必行。大會論壇上,各界專家圍繞網絡安全、6G通信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話題暢所欲言,為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引擎”積極建言。

“未來,6G將是一個泛在的基礎設施。在6G時代,5G的超寬帶、大連接、低延時三大場景能力將提升10至100倍,在此基礎上,感知和通信的融合、AI和通信的融合以及天地融合將會能力擴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尤肖虎說。

如何構建以6G為核心的移動信息網絡數字基礎設施?尤肖虎建議,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有序推進我國以6G為核心的移動信息網絡技術研發,并加快移動信息網絡重大專項啟動進程,盡快在6G底層支撐技術體系研發方面取得突破,還要以5G向6G演進發展為契機,大力開展“低空智聯網”“云網路協同車聯網”等未來產業重大應用場景的試錯應用與技術適配性探索。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運用,作為數字化的戰略底座,網絡安全面臨著新形勢。

“隨著海量數據的進一步集中和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安全成為大數據快速發展的瓶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網信辦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沈昌祥認為,網絡安全實質是計算科學問題,江蘇可以利用自主可信計算,產生新的業態或者新的經濟,從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張向宏教授看來,數據流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安全,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普及,建造數據冷鏈,通過數據基礎設施化,實現“私域數據自由”。

依托數字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經驗,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淵認為,數據既要保護又要利用,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且安全大模型正在對數據安全產生革命級影響。“作為數據安全產業的企業,我們將持續深化數據安全合作,助力江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范淵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珺璐 徐睿翔 黃歡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