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新村的老面館,點一碗早面,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不管是歷史街區,還是核心商圈,抑或是工業廠房,甚至是背街小巷,老城廂總能逛出新感覺;古運河邊的燈光絢麗多彩,跟隨著人流往前,一路風景,滿目風情……來到江蘇無錫,你會發現,這里不僅有高度、有厚度,更有溫度。
如何讓城市更有溫度?梁溪區第三屆發展大會上,“古建老宅產業合伙人計劃”全球招募活動啟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推動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有機銜接、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交融互興。中國無錫“青城之約”城市更新設計大賽同步拉開帷幕,邀請海內外百余名青年設計師走進梁溪,深入城市肌理,探尋城市脈絡,激發創意思維,為無錫老城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城市更新,提升氣質內涵
當城市建設逐漸步入存量時代,城市也由大規模的增量發展,轉變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模式。
作為無錫的老城區,又是無錫的中心城區,梁溪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運河環抱而過的城市格局,老城區“街無一道直”的奇特景象,更成為梁溪鮮明的區域特色。在梁溪,隨著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全面啟動建設,一大批古建老宅將被串聯起來。如何充分利用古建老宅,使其在延續城市記憶的同時,與現代生活產生連接?“我們以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拆改留租、城市更新為契機,借助文化之力廣泛招募經濟發展‘產業合伙人’,真正實現古建老宅‘活起來、用起來、傳下去’。”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管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合伙人計劃”是以產業合作為引領,通過公開招募,匯聚一批有情懷、有實力的“產業合伙人”,共同打造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新典范、新路徑。
然而,城市更新,不能僅僅在形式上出新,關鍵在于補齊短板、提升功能、增強活力。崇安寺二泉廣場、張氏嘉樂堂、曹張里美食街、永定橋游園、梁溪區圖書館……一路走來,參加城市更新設計大賽的青年設計師們,被梁溪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發展活力所觸動:“傳統歷史文化與青年元素的融合,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相加,而是需要一種深度的融合和創新。”“城市更新不只是城市顏值的提升,還有城市內涵的豐富。這種變化,要讓人們看得到、感受得到,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設計不僅僅是關于形式與美學的創造,更是如何以更加人性化、可持續的方式,去連接過去與未來,去提升社區的內在活力,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來自華僑大學建筑學專業的學生苗天宇第一次來無錫,曹張里美食街讓他感受到了強烈的文化屬性。他表示,美食街的改造可以從細節入手,將公共空間進行再利用,或對建筑立面進行提升。清華大學建筑規劃專業博士后、上海翌建設計主持設計師程翌表示,現場踏勘讓設計師們充分理解了每個場所的痛點,也感受到了梁溪想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的迫切之情。來自珩豎景觀建筑設計事務所的趙勇認為,老城廂充斥著各種新舊對撞,給觀者帶來了強烈的穿越感。他相信這里的古建筑才是地方的文脈和靈魂,除了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增加更時尚和高端年輕的品牌,還可以通過局部增加藝術品來提升環境氛圍。
城市更新,注入發展動力
在梁溪這片歷史文化與現代化交融的土地上,如何通過城市更新,讓設計不僅成為城市的風景,更能點亮新一代青年的夢想和生活,讓古老的街巷煥發出新的活力?此次“青城之約”城市更新設計大賽,聚焦青春視角下江南“老城廂”的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之間良性互動的關系。大賽評委會主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楊保軍認為,城市更新的過程就是各類社會資源適配重組的過程,梁溪文旅資源豐富,可以此為媒介,同時發揮好閑置載體的作用,招引、吸納文化創意類、創新型企業或高科技企業,為年輕人打造全新的就業場景,進一步拓展多元化的生活場景,為城市發展注入青年的力量。
梁溪區發布的“古建老宅產業合伙人計劃”,正是朝著這一方向努力的。“目前,我們發布了首批30個古建老宅,涵蓋南下塘、南長街、伯瀆港、大窯路、崇安寺、惠山古鎮6個區域。”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管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該計劃打造一批資源占用少、產出效益好、具有文化展示度和產業創新力的優質項目。據了解,圍繞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功能區產業發展規劃,該計劃錨定功能性總部類、機構服務類、金融資本類、商協會類、“四新”經濟類、文化創意類、科技創新類七大類合作方向,根據“一宅一策”進行招募,通過配套協助申報產業政策、落地獎補等激勵機制,實現古建老宅煥新。
記者注意到,大窯路上的多處建筑被列入了招募清單,活化利用方向多為文化創意類、商協會類、機構服務類、金融資本類。惠山古鎮的多處祠堂也在招募清單上,活化利用方向為功能性總部類、金融資本類、機構服務類、文化創意類、科技創新類。此外,崇安寺景區標志性建筑崇安閣也在招募清單之中。“崇安寺本身擁有悠久的歷史,崇安閣則是2003年在崇安寺舊址上建造的,高三層,繼承了江南傳統建筑的風格。”該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招募,為崇安閣引入全新的業態,激活建筑的價值,使其成為崇安寺景區的一大亮點。
城市更新,創造美好生活
一座城市的更新發展,關系到城市品質和城市競爭力的提升,更承載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梁溪此次發布的“古建老宅產業合伙人計劃”,“青城之約”城市更新設計大賽的評委們積極獻計獻策。在他們看來,對于有故事的老宅而言,更新不僅意味著保留建筑本身的特色,也要對接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定位,契合業態功能,以及實際使用者或居住者的內在體驗和需求。“比如位于城市中心區域的二泉廣場,這里歷史與潮流交融,不妨導入時尚新興的產業和數字創意類業態等,從而延續歷史上這一區域作為城市商核以及潮流中心的地位。”一位評委表示,鑒于二泉廣場特殊的地理位置,這一街區的煥新需要融合商業運營的前沿視角。
“來無錫怎能不去南長街?從頭走到尾,再從尾走到頭,大人、小孩逛得都很開心。”上海游客何先生道出了眾多游客的心聲。舊時的南長街,商埠繁忙,林園相連,枕水而居。如今的南長街,你可以在概念書店里閱讀觀展,可以在各色餐廳里盡享美味,可以在藝術館邂逅西方藝術經典,可以在書碼頭聽一場評彈……經過持續的更新煥新,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于粉墻黛瓦、青石板路間,創造著古今相宜的美好。眼下,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梁溪區正加快實施百余個文商體旅項目,全面提檔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串聯整合惠山古鎮—接官亭弄、崇安寺—小婁巷、南禪寺—清名橋三大片區。而今,“古建老宅產業合伙人計劃”的啟動,將更加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
一個個城市更新項目,讓背街小巷變為“生活秀帶”。在永豐路與曹張路交叉口,一幅幅墻繪、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這里的過往。曹張里美食街聚集著諸多網紅美食店,深藏著百姓的生活細節,吸引著無數市民游客前來體驗老城的煙火氣。“城市更新,留住了曹張里的煙火氣。這煙火氣里,延續著市井生活的印記,蘊含著百姓生活的愜意。”無錫市旅游業協會會長王潔平感嘆道。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系副教授張希晨組織了該院環境設計專業40多名學生參與此次“青城之約”城市更新設計大賽。在她看來,城市更新設計涵蓋多個課題,對于設計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多聽取當地生活者的真實想法,從日常生活中挖掘更多創意,確保方案實施真正“接地氣”、有溫度。(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