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最”憶是長江︱“洋”帆破浪

編者按:大江東去,長卷萬里。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著全國“半壁江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中國成立75周年、長江經濟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10周年之際,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推出《“最”憶是長江》系列報道,聚焦長江經濟帶所涉11省市在75年發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創造的具有“首次”“首創”特質的事件,或是在跨越發展中誕生的“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現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宏闊變遷。

最:全球吞吐量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第4000萬個標準箱和首屆進博會的第1箱貨物,都是我吊起來的。”

橋吊起伏,巨輪進出。看著監控屏上巨大的集裝箱堆場,黃華一臉自豪。作為上港集團洋山港的一名橋吊司機,他見證了洋山港連續12年雄霸全球港口吞吐量之最。

“如果把我們每年在洋山港碼頭吊起的集裝箱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3圈!”

江海交匯處,長江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連,洋山港“吞吐”著世界。

20多年前,洋山只是東海邊的小島,因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讓它天然具有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

1995年底,為支持浦東開發開放,國家決定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打下第一根樁。2005年12月10日,港區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開港。當第一個集裝箱被高高吊起,歷史性的一刻被定格——上海告別沒有深水良港的歷史,從“江河時代”邁入“海洋時代”。

這一天,是全體洋山港建設者終生難忘的開港紀念日。

“算起來,我在洋山港21年了。”黃華在上港集團的工作經歷與洋山深水港的發展幾乎同步,從外高橋港四期,到洋山港一期,再到如今的洋山港四期。

“一期建成的時候,設施簡陋,條件艱苦,我們都要自帶生活物資到島上上班,碼頭也沒什么貨物,全部投入運營后,一年也就1000多萬標準箱的量級。”  

后來,隨著二、三期工程的相繼建成,港口的年吞吐量以千萬級實現逐級攀升——2011年突破3000萬標準箱、2017年突破4000萬標準箱,黃華也從一名新手橋吊操作員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前輩”。

雖然有“千萬箱”的榮譽加身,但黃華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動化碼頭開港的“第一箱”。

如果說,2005年是洋山港邁向“海洋時代”的元年,那么2017年則開啟了智能時代的“新紀元”——這一年,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 

從開工到運行,洋山港四期僅用了三年時間。從它誕生那一刻起,洋山港就戴上了一串光環:世界最大的海島型深水人工港、全球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集成平臺百分百“中國芯”……全球矚目,它成為港口行業標桿。

規模如此之大的自動化碼頭一次性建成投運,史無前例。

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碼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術的空白是洋山四期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和痛點。在研發初期,港口面臨著國外的技術封鎖,也沒有現成的案例可供參考,比如,對“自動化”概念的理解,以及能達到什么樣的便捷程度,都是一片空白,研發團隊必須從零開始,摸索編寫代碼。“沒有教科書,我們自己寫發展思路;沒有軟件支持,我們自己書寫代碼;看不到國外核心技術,我們自己創造系統。”為爭這口氣,所有港口建設者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開拓之路。

2016年,黃華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被挑選加入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操作系統籌備組,成為第一批體驗和實踐“隔空吊箱”技術員工。

“大概一年半時間,整個籌備組吃住都在島上,周一上島、周五下島。每天早上7點多就進行調試操練,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再睡覺。”回望那段歲月,黃華十分感慨。

剛開始時,調試并不順暢,指令間的銜接比較慢,吊起一個集裝箱需要13分鐘,同時還要面臨設備故障、天氣惡劣等不利因素挑戰。“到后來操作程序越寫越好,軟硬件的配合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們裝卸10個集裝箱只用了4分20秒,這是很大的進步!”

“我們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碼頭作業管控系統ITOS,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并實現技術反超。”上港集團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更為可貴的,這個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其集成平臺全部用的是“中國芯”,不會被卡脖子!截至2024年10月,這項技術已在全球14個碼頭中得以推廣和應用,彰顯了“中國智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的實力。 

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還讓洋山港的運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我在傳統碼頭開了12年橋吊,當時要在45米高空上的狹小空間里操作,我們都盡量少喝水,12個小時一直保持彎腰低頭的姿勢,反復動作。”黃華說,如果是傳統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碼頭至少要上千人,現在幾百人就夠了。

就這幾百個人,在港口里也是見不到的,所有人都在中控室里監控操作。空無一人的堆場上,只有橋吊在軌道上滑動,沒有駕駛室的自動導引車載著集裝箱來回穿梭,整個碼頭24小時不停運轉、自動化裝卸。碼頭的勞動力成本下降70%,但生產效率卻提高30%,勞動生產率是傳統碼頭的213%。

2023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超4900萬標準箱,連續14年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洋山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25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6%,占母港(上海港)整體吞吐量約51%,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和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進行了視頻連線,聽取碼頭建設和運營情況介紹。

“總書記說,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要求我們要有勇創世界一流的志氣和勇氣,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創造更多世界第一。”當時參與視頻連線的便是黃華,他正在使用自動化系統吊運貨物。黃華說,這份關懷和期盼,成了洋山建設者們不約而同的共同指引。“總書記一直關心洋山港建設和發展,希望上海把洋山港建設好、管理好、發展好,在我國全面擴大開放、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作用。”

水深浪小,航道寬闊,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背靠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洋山港生來就是連接長三角經濟與海外市場的重要門戶。

2024年9月24日,一艘裝載著電動叉車和電動助力自行車的集裝箱船,從南京港開行一天后到達洋山港,集裝箱被裝載至“地中海萊妮(MSC LENI)”號遠洋輪上出口海外。這標志著“新三樣”貨物“一單到底”“一箱到底”的“水水中轉”運輸模式在滬蘇間開啟常態化運行。

“新三樣”是指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近年來,“新三樣”出口需求旺盛,“過去,‘新三樣’作為危險貨物在跨地域出運期間,涉及多個港口的危險貨物申報手續,申報審批周期較長、手續繁瑣。”上海海事局工作人員介紹,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滬蘇兩地海事部門成立工作專班,以需求最迫切、出口最典型的外貿“新三樣”危險貨物為突破口,探索推進危險貨物“水水中轉”運輸新模式。

滬蘇兩地港口和海事部門為此在全國率先實現“始發港”和“中轉港”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以及監管結果互認。中轉港海事管理機構非必要不再進行集裝箱開箱檢查,并且船舶通過兩港的總申報次數也從6次減少至3次,總申報周期節約2至4天。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洋山港與周邊港口的聯動不斷加強。洋山海關通過“聯動接卸”模式,使浙江安吉港、江蘇太倉港等多個港口成為洋山港的延伸,大大節省了企業的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洋山海關累計監管“聯動接卸”模式進出口貨物28.7萬標箱,同比增長32.7%,惠及長三角500余家進出口企業。

積極推行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相應舉措,創新工作機制、靠前服務、主動作為……洋山港與長三角海事機構正聯手構建“政策更惠企、措施更利民、服務更貼心、生產更安全”的一流營商環境,“長三角新坐標”在經濟地理版圖中愈加醒目。

向海而強,擊棹揚帆,作為“一帶一路”和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洋山港以更加開放包容之姿邁向世界。

策劃 杭春燕

執行 戴軍農 張妍妍

成員 強慧娟 曹羽

編輯:強慧娟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