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指出:“各項工作特別是經濟工作要進一步抓緊抓實,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當前,經濟各領域進入全年沖刺階段,各項工作當以“讀秒”的姿態緊抓落實,乘勢而上,努力爭取全年最好結果。這段時間,多地持續加大重大項目投資力度,聚力“拼經濟”沖刺四季度。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工程機械開工率環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28個開工率實現環比增長,工程項目施工強度穩步回升。
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為全年經濟“沖刺跑”注入了強勁動力源。有效的投資,能夠加快工程量、實物轉化,帶來肉眼可見的變化、觸手可及的成果。從今年前三季度看,各地把投資牢牢抓在手上,大力培育和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實力。前三季度,江蘇公鐵水空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880.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85.5%,超過序時進度;濟南市2000個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049億元,投資完成率90.5%,超時間進度15.5個百分點……重大項目“滿弦”開工,多地重大項目投資刷新進度,在增強城市都市圈功能、構建交通網絡、城中村改造等方面投入真金白銀,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信心,助推經濟回升向好。在奮力沖刺全年經濟目標之際,各地依然需要把重大項目作為穩經濟、促發展、惠民生的重要任務來推動,以投資拉動經濟、帶動消費、穩定增長。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抓投資,關鍵要抓有效投資,更不可盲目投資、一哄而上。如今,科技浪潮澎湃,投資向“新”而進,為中國經濟注入持久動力。從投向來看,各地更加看重將今天的投資加速轉化為明天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國資央企快馬加鞭,近四成投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利好政策的驅動下,民間投資由“活”而強、向“新”而行,在芯片技術、智能場景、綠色環保等領域嶄露頭角。企業“國家隊”帶頭快跑,民間投資各揚所長、激活經濟“浪花”,中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持續提升。
向“新”的賽道上,唯有快馬加鞭。眼下,各地紛紛以重點領域投資點燃創新引擎,激活經濟“細胞”。北京加快機器人產業園、生物醫藥標準廠房等項目建設;上海推進智能算力集群、浦江數鏈城市區塊鏈、數據交易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河北加快布局完善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各地應變局、拼全局的關鍵落子。科學布局投資、穩步推動投資、有力抓好投資,決定著全年經濟的“成色”。各地當精準施策、重點謀劃,出實招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重大項目投資,既是經濟命題,亦是民生課題。真金白銀投進去,關鍵要讓老百姓感受到變化,得到實惠。從構建千家萬戶“溫馨港灣”的城市建設、城中村改造,到關乎國家長遠發展的水利設施建設,再到養老、醫療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各地加大民生領域投資力度,以更多實物成果回應民生期待,贏得群眾的口碑。服務民生,只有更優。各地當繼續加大民生項目投資力度,有效彌補短板、惠及民生,加力推動投資向“暖”而行,用心用情交出一張張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