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了解綠電綠證最新市場行情,一來一回至少半天時間,自從家門口有了‘微網點’,各種最新資訊能實時掌握,方便多了!” 提到駕車10分鐘即可抵達供電營業所,江陰一企業負責人連連稱贊。日前,無錫全市64個供電營業廳和鄉鎮供電窗口全面上線綠電綠證“微服務”,企業在家門口就能輕松掌握最新政策、上報具體需求、獲取交易指導。
一度綠電、一張綠證對企業意味著什么?答案是推廣清潔能源、助力節能降碳、拓展國際市場。所謂“綠電”,即綠色電力產品,主要為風電、光伏發電等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而“綠證”,正是綠電的“電子身份證”。由于電力進入電網后,很難分辨出它是來自可再生能源還是化石能源,因而,綠證就成為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通常來說,1個綠證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只有拿到綠證,發電企業、電力用戶才能分別證明自己發出和使用的是綠電。在“雙碳”背景下,對使用的綠色電力進行溯源,可以精確反映企業使用的綠色電力規模和來源,對企業減少外貿出口碳關稅、完成碳配額指標、提升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江蘇外向型經濟發達,出口貿易型企業、供應鏈企業、在蘇外企、高耗能企業,對綠色能源需求都比較迫切。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園區擁有104家世界500強、匯聚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2023年園區企業使用綠電綠證18.5億千瓦時,已占其工業用電量20%,有的企業已實現全廠使用“綠色電力”,成為“零碳工廠”。當前,不少國際大型企業響應要求產業鏈供應企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而綠證正是獲得其認可的重要憑證。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綠電成交1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0%,綠證成交183萬張、同比增長632%。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使用綠電的隊伍、將綠電綠證作為“標配”,如何更專業、更精準地幫助企業進行綠電綠證交易成為關鍵。
創新綠證綠電服務機制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部分。今年4月,投資20億美元的安米集團新能源軟磁項目落戶常州,“100%綠電保障”是關鍵吸引力之一。江蘇是能源消費大省,目前,新能源已成為我省第一大電源,但不容忽視的是,供電缺口還比較大,綠證服務水平還需不斷提高。未來,綠色電力將成為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內容,必須在擴大綠電供給規模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機制,更大力度培育本土認證專業服務機構,加強綠電、綠證、碳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的政策協同,提高產業“含綠量”的同時,推動更多“含綠量”轉化為“含金量”。
綠色電力市場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當前,我國綠色清潔能源發展與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相互交織,綠色電力市場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探索解決方案。對江蘇來說,更要下大力氣,調動各方面力量,為企業提供普惠性服務,助力更多“江蘇造”走向全球。(魏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