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招遠市政府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實施“技能銀行”制度,通過記錄存儲市民終身學習信息,開展“技能幣”的存取與兌換,鼓勵全社會開展終身職業技能學習。
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形式多樣的新職業應運而生。今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云網智能運維員等19個新職業,并將直播招聘師等28個新工種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新職業、新工種的“入編”,有助于提振從業者信心、提升就業市場活力。然而,這些新職業、新工種入行門檻不一、崗位要求差異較大,數據顯示,有29.6%的新職業青年沒有接受過職業培訓,新職業培訓不充分、不規范問題亟待解決。
新職業呼喚新技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出臺的《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指出,構建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覆蓋職業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訓制度。江蘇省《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加大政府、企業、社會等各類培訓資源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訓供給能力。更加完善成熟的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制度,有利于全面提升勞動者勞動技能,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質量,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一系列政策引導下,我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實現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對象普惠化、載體多元化、管理規范化,為解決就業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要求就業結構同向變化,針對重點產業、關鍵行業需要加大技能人才供給。同時,技術進步的疊加效應日趨顯現,職業的數字化與綠色化發展日益成為職業變遷的方向,需要加大數字技能和綠色技能培訓。面對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巨大的人才需求和市場缺口,已有不少培訓機構嗅到商機、開始布局,培訓市場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開展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構建高層次協調機制,打造“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的大培訓格局。應根據市場需求、行業企業導向制定系統科學的新職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深入研究、挖掘新職業標準體系和崗位供需情況,依據國家職業標準開展前瞻性、多元化培養,健全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技能人才繼續教育制度,保障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運作機制順暢、有序。要激發企業參與新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的活力,鼓勵各類企業把職工培訓工作納入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訂單式培養其所需新職業技能人才,促進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質量的提升。
為新職業人才培養提供教育支撐,職業教育責任重大。要在專業設置上與新職業接軌,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等,深化專業與產業對接,切實做到“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鼓勵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業院校牽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區域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在線職業技能培訓平臺,做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育訓并舉,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辦好職業教育。(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