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蘇州:構建科技金融“蘇州生態圈”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需要建立起“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從政策體系建設,到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蘇州不斷優化科技金融“生態圈”。今年三季度末,蘇州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近6000億元,一大批科技企業在金融“活水”潤澤下發展壯大。今天,蘇州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發展大會召開,蘇州開啟了科技金融發展的新征程。


p53_b


政策建設扎穩科技金融服務基石

早在2009年,蘇州市政府就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及主要任務分解表的通知》,從完善激勵政策、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推進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明確目標任務;2018年,專門進行了修訂完善,就加強科技金融創新融合,提出了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科技信貸服務和挖掘科技保險發展內涵等措施。

2015年,《蘇州市金融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發布,以解決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題為導向,通過制度安排和資源調配,運用鼓勵銀行發放信用貸款、保險公司開展貸款保證保險、設立投貸(保)聯動基金和信保貸基金等20項綜合金融服務工具,為創新型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

2023年4月,蘇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蘇州市科創金融發展的工作意見》,通過構建服務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借力資本市場、夯實發展基礎等舉措,推動科創金融發展,目標是將蘇州打造成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科創金融中心。11月,市政府辦印發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的有關文件,提出19條具體政策措施。此外,蘇州市委市政府還印發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科技創新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把目光進一步投向了全球影響力和國際合作發展上。

與此同時,近年來,財政、科技、金融等多部門主動對科技金融政策體系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補充與完善。例如,多部門聯合先后出臺科技支行專項風險資金池、科技貸款貼息、科技保費補貼、科技金融風險共擔等政策以及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等科技企業培育措施。金融監管部門支持設立或引入科技專營或特色機構、科技金融功能中心等,指導銀行機構開發針對科技型企業的授信審批模型,推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工信部門出臺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專精特新企業、首臺套重大裝備等政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著力完善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體系;科技部門在全國率先搭建科技企業投融資對接平臺,創新開展公益性科技金融服務等。

各市、區也結合區域優勢、產業特點對市級科技金融政策進行細化與補強,形成“一區一特色”科技金融政策環境,逐步形成以蘇州市“信保貸”產品為主,工業園區“科技貸”、高新區“融醫貸”、昆山“昆科貸”等各區縣特色子產品為輔的產品體系,實現政府、銀行、企業風險共擔。部分區縣子品牌產品的風險補償比例在市級50%的基礎上,結合重點發展領域,將補償比例提升至80%到90%。

金融服務與科創產業“雙向奔赴”

2023年10月10日,蘇州浩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這個前身成立于1992年、由5個清華畢業的學生一起創辦的軟件公司,在30多年的時間里聚焦CAD技術研發、產品推廣,于2001年正式落戶蘇州。目前已成為國內唯一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的CAD軟件企業,全球累計用戶超過7000萬。

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陸翔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浩辰軟件2000年后的發展,我們做對了兩件事。第一,研發自主平臺CAD軟件;第二,便是搬到了蘇州國際科技園。”從初創到上市,堅持走自主知識產權發展道路的浩辰軟件得到了科技、創投、銀行等的多方支持,成為蘇州科技金融有力支持科技創新的生動縮影。

蘇州是科技創新強市,擁有4個國家級高新區、7個省級高新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納米新材料和小核酸等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來自市科技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蘇州主要科創指標實現躍升,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6家、全國第一;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5萬家、全國第一;潛在獨角獸企業75家、全國第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57萬家、全國第四;“上海—蘇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獨角獸企業17家、全國第六,全社會研發投入1055億元左右,研發強度4.1%左右,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面廣量大的科創企業群體、全面的產業門類、前沿的創新技術是科技金融發展的肥沃土壤,科技金融服務則為科創產業鏈的完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撐。

近年來,蘇州科技金融服務惠及面不斷拓展,科技型企業的投融資環境得到持續改善,不僅構建起服務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服務平臺,還打造了專屬的“科創指數”融資模式。金融監管部門與科技主管部門緊密配合,推動轄內200余家銀行、保險、創投等機構入駐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等科技金融平臺,并指導轄內30余家銀行成立“企業自主創新金融支持中心”專門對接,實現科技金融供給端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主動響應科技企業金融需求。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5968.16億元,較年初增加796.12億元,增速15.39%,高于各項貸款增速9.29個百分點;1至9月,全市科技保險保費收入11.23億元,保單數量3.64萬件,其中主要財產保險公司承保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風險類保險583筆,保額較去年同期上升31.0%。全市銀行、保險等機構深耕科技金融,有力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發展。

在融資平臺方面,蘇州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二期上線基礎上創新推出“蘇融通”服務品牌,錨定打造便捷高效、多元綜合、智能精準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打造蘇州一站式金融服務總入口,有效拓寬了蘇州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研究推廣了“科創指數”融資模式;在平臺上線“科創金融”專區,支持企業認證后加入平臺科創企業庫,可智能推薦適配融資產品和支持政策,自主選擇融資產品發起需求線上對接。目前,已有25家銀行金融機構在專區上線了28款科創指數貸產品,已幫助4168戶企業獲得授信1289.89億元。

蘇州博思得電氣有限公司是拿下第一單“科創指數”融資模式下專項貸款的企業, “蘇州銀行科創金融團隊來公司走訪,了解需求,向我們推薦了‘科創指數貸’。”博思得電氣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專注于研發和生產X光影像設備核心部件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研發生產需投入大量資金,體系化的創新評分制度以及快捷高效的金融對接機制,給企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最終促成了首筆“科創指數貸”的順利落地。“這個模式改變了過去銀行授信注重銷售、強調抵押的‘老傳統’,為科創企業開辟出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資途徑,建立起從科技資產到信用資本,再到信貸資金的轉化橋梁,使‘科創能力’真正變成‘真金白銀’。”業內人士的評價生動詮釋了這份“雙向奔赴”的關鍵內核。

與科創指數貸一樣完成科創能力“金轉化”的還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去年3月,以“聚力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生物醫藥產業知識產權金融專場活動在蘇州成功舉辦。活動中,15家銀行分別與28家生物醫藥企業簽署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協議,為企業授信4.48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信知貸”也在活動中正式發布,為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等科技創新主體提供了更加精準適配的金融方案。在“信知貸”之外,圍繞創新主體實際需求,聚焦重點產業發展和數據經濟熱點,蘇州創新落地了一批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如全國首單藥品專利鏈接保險、全省首單數據知識產權安全保險等。今年1至9月,全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132.19億元,同比增長11%。

多層次支持體系帶來多層次金融服務

截至今年9月末,蘇州全市金融機構、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地方金融組織合計1026家,形成了規模大、種類全、全方位服務的蘇州金融體系,搭建起“投、貸、股、債、保、基”等綜合資金供給模式。這其中,科技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也非常完備。目前,蘇州大部分銀行機構設立了科技金融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等科技金融專門機構,擁有全國首家科技保險支公司,落地一批全國或全省首單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其中,針對科技企業研發風險保障需求,蘇州在全國首創“科技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為46家“獨角獸”培育企業提供研發費用保障4600萬元,保費由市級財政全額補貼;落地全國首單“集成電路流片費用損失保險”,填補對高端芯片自主可控研發生產的保障空白。

值得關注的是,近三年來,蘇州就新增持牌金融機構超30家。如蘇新基金獲證監會批復核準設立并正式開業,成為全省首家公募基金;東吳財險獲批籌建,全市法人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健全。在傳統的融資服務之外,多層次金融體系為科技企業帶來多層次金融服務。

“蘇新基金填補了蘇州市乃至江蘇省內金融業態缺乏公募基金牌照空白。在中新合作的背景下,還有著推動金融對外開放方面的獨特創新價值。”今年5月正式開業的蘇新基金在支持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科創生態建設方面更是備受期待。“蘇新基金可以依托資源優勢,發行契合本地市場需求的產品,滿足實體企業在資產配置、流動性管理和投資風險偏好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資金收益,支持企業持續發展。”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蘇新基金可以充分利用股東和地緣優勢,通過一二級市場投資聯動,積極投資本地具有良好發展前景、過硬研發實力的科創型企業,扶持企業成長壯大。

為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的還有落地不久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蘇州擁有活躍的股權投資市場。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產業資本集聚標桿城市,出臺了系列促進股權投資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組建了蘇州創新投資集團,整合集聚市級投資資源,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蘇州‘1030’產業體系建設,做到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近三年,蘇州的股權投資活躍度穩居全國前五、全省第一。股權投資的快速發展,為蘇州市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業務試點營造了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曹曄告訴記者,試點將充分發揮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重組等方面的專業優勢,加大對試點區域范圍內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對于科創企業而言,除了銀行信貸支持外,更需要股權投資來陪伴企業成長。”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蘇州優質科技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實現跨越發展。在全市26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中,近九成屬于蘇州四大產業集群,五成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積極布局,構成蘇州主導產業的堅實基石。以科技企業集聚的科創板為例,截至目前,蘇州有科創板上市公司55家,數量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占整個科創板上市公司數的近十分之一。其中,華興源創是全國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阿特斯入選科創50指數成分股。還有蘇州企業入選科創100指數成分股、科創200指數成分股、科創成長指數成分股等。產業發展夯實上市基礎的同時,上市合力的不斷加強,是越來越多蘇州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登陸科創板的最大助力。目前,蘇州建立了多層次全覆蓋的上市培育體系,重點圍繞瞪羚企業、獨角獸培育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人才創新企業等深入挖潛,根據體量規模、發展階段、創新能力、成長規律等開展分類培育,搭建起了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互聯互通的橋梁。

金融科技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級

服務生態的優化離不開科技加持。從數字金融創新實踐,到科創指數體系建設,再到用好征信平臺等大數據支撐科技企業融資等,蘇州依托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

2019年至2020年,全國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數字人民幣等3項重要數字金融創新試點陸續落地蘇州。伴隨著創新試點的優勢疊加,蘇州由此開啟探索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奔跑”模式。一方面,政府高標準建設起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股權融資服務平臺、地方征信平臺等三大金融基礎設施,配套財政資金獎勵、風險分擔等支持政策,撬動金融資源向科技企業配置;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堅持市場化原則,充分運用金融征信基礎設施,依托政府配套風險分擔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提高金融賦能科創精準度。其中包括借助征信平臺數據資源,進一步細化征信分類標簽,在“征像”小程序上為企業進行分類標記,篩選科技屬性的企業名單,方便金融機構精準適配針對性金融產品;大力研發科技型企業評價模型,有效運用征信平臺長周期、多維度征信數據的優勢,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通過行業產業類型、知識產權狀況、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等方面建立了評價指標,聯動啟信寶、智慧芽等同業機構共同完善評價模型,“征信+金融”產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孵化推出“征信貸”“容易貸”“隨E貸”等一系列智能化信貸產品,研發推出的科創指數,從6大類、20余個細分維度,綜合評價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切實增強科技企業融資的可得性、便利度和獲得感。今年,依托“征像”系統開展的科技金融服務技能競賽,精選2萬家科技企業形成清單,全轄3000余名客戶經理參與搶單走訪,對接成功5095戶次,新增授信超千億元。

數字金融實驗室等創新工作載體或平臺也在加速提質擴量,人民銀行長三角數字貨幣研究院、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長三角金融科技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相繼落戶。目前,蘇州已成立60多家數字金融實驗室等創新工作載體或平臺,有一半以上設立在相關銀行中,成為推動數字金融創新的核心力量。在參與并支持數字金融產業發展、積極開拓數字人民幣試點創新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也為支持科技創新增添了驅動力。蘇州銀行開發的小蘇科創力評價模型,變刻板“印象”為精準“標簽”,構建起科創金融服務新范式。建設銀行蘇州分行致力于精準識別科技企業,借力數字金融,圍繞人才、技術等創新核心要素,以一系列量化指標評價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依托“科創評價”體系,該行構建了立體、精準的科創企業數字畫像,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圍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創新鏈條,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1萬戶,信貸余額超千億元。

(蘇報記者  楊 帆)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