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完畢,起飛!”隨著指令發出,裝載著一個黑色載貨箱的無人機從南京江寧區殷巷收費站騰空而起,向遠處飛去。幾分鐘后,無人機就出現在三公里外的南莊收費站上空,穩穩降落在收費站一處空地上。“飛機已降落,情況正常!”工作人員隨即上前,取出載貨箱,從里面掏出數百張高速公路通行卡。11月26日,記者跟隨“人民城市 溫情中國”主題采訪團,在南京繞越高速東南段看到一處低空經濟應用在城市空域中的場景。
在高速公路上,司機在經過收費站入口和出口時,要領取和交付通行卡,來記錄自己所駕駛車輛的出入站點和通行時間。 南京公路集團營運管理部(數創中心)副主管趙汗青告訴記者,由于南莊收費站車流量較大,通行卡常常不夠用,高峰時段需要其他收費站支援一些多余的實體通行卡。“我們殷巷收費站的通行卡相對充足,以前需要專人專車帶著卡去送。遇到交通堵塞,很耽誤時間。”為了提升工作效率,公路集團利用無人機通行卡調配系統,破解收費站“潮汐交通”運卡難題。現在,只要工作人員遠程監測并操作無人機,兩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通過對講機或手機實時聯系,通行卡的調配運送時長縮短了50%以上,不再受地面交通擁堵的困擾。
低空經濟賦能交通,提升即時物流配送時效。南京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創新載體、科研平臺,更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需求。趙汗青向記者介紹,從今年7月首次成功試飛至今,該低空應用場景漸趨成熟,成為全國高速公路首個通行卡調配場景。
競逐低空經濟新賽道,離不開完善的頂層設計和空域航線規劃。在現場,一面數字大屏上動態展示著南京四橋周邊的實時空域情況。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一邊結合無人機巡檢和高速公路監控探頭,排查公路是否有車流擁堵、行人闖入等異常情況,一邊查看空域中是否有未備案的無人機侵入,進行規范管控。“這是我們負責建設的南京飛行服務管理平臺。”南京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宗海向記者介紹,今年6月,南京市交通集團所屬公路集團組建了南京低空飛行服務管理有限公司,在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的指導下,建設了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系統平臺并負責日常運行工作,服務于全市低空經濟發展與低空運行需要。此外,市交通集團所屬南京空地數智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獨資成立南京智慧飛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并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同步開展經營性全流程航空飛行活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打造低空飛行管理平臺,就像建設一條空中高速公路網絡。需要有航線、有規則,有交通指揮員,還要摸清這片區域飛手和無人機的情況,才能確保安全、高效地運行。”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主任李曄給記者打了個生動的比喻。安全是低空經濟的生命線。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通過功能強大、機制完善、運行順暢的市級低空飛行服務平臺,借助平臺對空域的柵格化管理、放飛航線的智能化調度、飛行活動實時監視、沖突風險主動規避等安全保障能力,以及低空智聯網的技術支撐,確保市民低空飛行活動便捷高效的同時,讓全市低空飛行活動更加安全有序。
“現有的平臺內設空域管理、低空無人機、低空有人機、有人/無人協同管理4大模塊,首次應用多項國家及行業領先技術。”南京低空飛行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苗晴向記者透露,今年9月底平臺建成1.0版本,具備低空數字化規劃、空域動態管理、飛行動態監視等9大功能。目前,正在升級具備設備身份識別、飛行航跡秒級管理、違規飛行實時預警、沖突風險主動規避功能的平臺2.0版本,有望實現同時服務不低于5萬架次低空飛行的服務能力,為低空用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低空飛行服務,保障低空飛行“看得見、管得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樊玉立/文 滕升智/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