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線下“一門受理”,線上“一網通辦”,訴求“一線應答”;連續6年對優化營商環境跟蹤問效……近年來,泰州市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創新做法、實踐經驗,讓營商環境成為先進生產力,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工程建設項目“一類事一站辦”
雖已是初冬時節,江蘇蘇薩食品有限公司卻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現場豎立起了數棟氣勢恢宏的新建廠房,各類生產原材料正井然有序地排隊等候進場。“我們是1月份拿地,3月初正式開工建設,11月底就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刷新了集團重大項目開竣工的建設新速度。”蘇薩項目建設處負責人甄紅志說。
蘇薩食品是一家專門從事植物蛋白飲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自2014年落戶泰州以來,積極搶抓市場新變化,持續加大創新力度,目前已成為中國健康飲品領域的佼佼者。
“此次竣工的二期項目總投資10億元,新建4棟生產車間,配備6條全自動無菌飲料生產線,從拿地到竣工所需辦理的審批手續高達30余項,異常繁瑣。”甄紅志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和當年投產,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的“一類事一站辦”服務。
“今年1月份公司獲得土地使用權后急于開工建設,有關部門立刻成立工作專班為我們詳細梳理各類事項,集成用地、環評、審圖等多項事務聯合報審,并合理調整前后置順序,在拿地期間就指導我們完成了各項編制工作,拿地后各類開工前置事項同步辦理,節約了不少審批等待時間,提早幾個月開工,為我們大大減輕了負擔。”說起拿證之路,甄紅志印象深刻。
連續6年對優化營商環境跟蹤問效
“不少企業認為執法部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空間過大。我市相關執法機關有沒有出臺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標準?如何為自由裁量權設定‘標尺’?”
10月底,泰州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專題詢問《關于解決營商環境突出問題的十條措施》貫徹落實情況。本次專題詢問,泰州市人大首次組織網絡圖文直播,首次邀請市效能辦、市政府督查室負責人列席,首次全面匯總16家部門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報告。
一年前,泰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解決營商環境突出問題的十條措施》。這十條措施落實情況如何?泰州營商環境是否明顯改善?還存在哪些問題?在專題詢問現場,5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6名人大代表向市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數據局、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以及法院、檢察院等16個部門“一把手”提出10多條涉及惠企政策直達、中介機構整治、要素資源供給等方面的問題。
為聚力打造泰州營商環境“金字招牌”,泰州市人大常委會在連續6年采取專項工作評議、專題審議、代表視察、執法檢查、督辦重點建議等監督方式的基礎上,今年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年度重點監督議題,開展專題詢問。
泰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開展專題詢問,就是鍥而不舍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也是凝心聚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起點。市人大常委會將形成審議意見、列出問題清單,并當面交辦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相關部門落實情況持續跟蹤問效。
多個政策出臺讓營商環境成為先進生產力
近年來,隨著《泰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關于解決營商環境突出問題的十條措施》《泰州市關心關愛企業家若干措施》相繼實施,泰州市營商環境“軟實力”正不斷提高,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關心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今年,國內脂肪乳劑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江蘇盈科生物繼續將三期項目放在中國醫藥城,該項目聚焦高端復雜制劑領域,積極布局創新制劑和復雜膏霜乳制劑的研發及產業化。三期項目總投資高達3億元,建設特殊制劑生產線,有望形成年產乳膏劑4000萬支的生產能力。
企業之所以將二期乃至三期項目繼續投資在泰州,正是源于這里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質的服務。
據悉,針對醫藥企業特點,泰州集聚資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全國首創建立了“藥品監督服務綜合體”(簡稱“藥監綜合體”),下設新藥申報服務中心、審評核查服務中心和醫藥政策服務中心,一體化提供醫藥產業政策解讀、技術支撐、專業服務,培育出規上醫藥制造業企業85家、上市企業8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2家,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同類園區前1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