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劉鑫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年度旅客發送量首次突破40億人次,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歷史同期首次突破32萬億元......一串串振奮人心的可感數字、一系列跨越發展的喜人突破,是中國經濟航船正視挑戰、破浪前行的有力證明,成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上的亮麗坐標。
“首次突破”,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改革越是深入,對開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開放水平越高,對改革的促進作用就越大。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洞察“時”與“勢”、科學統籌“穩”與“進”、辯證把握“立”與“破”,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出臺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成功舉辦數貿會、廣交會、鏈博會等經貿盛會,吸引“八方來客”;擴大免簽國家范圍、“China Travel”火爆出圈......向改革要動力、激活力,以開放聚合力、提效力,正進一步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也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生動詮釋著“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首次突破”,反映了科技創新的活力奔涌。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科技創新是世界百年變局的“關鍵變量”,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今日之神州大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勢頭正勁,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表現亮眼,首套25兆瓦級風電主軸承、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等“大國重器”驚艷亮相,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新產業賽道加快布局......“穩”的基礎更加鞏固、“好”的因素不斷累積,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澎湃涌動。當前,我國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要正視困難挑戰、積極開拓進取、堅定必勝信心,向“新”而行、以“質”求遠,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扎實推動經濟穩定向上、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態勢日益向好,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首次突破”,反映了民生保障的扎實有力。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破解年輕人“帶娃難”問題,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中央層面出臺促就業“二十四條”、十部門聯合印發意見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兩重”建設加力支持城市更新等民生項目,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力行動,彰顯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底色、幸福成色。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辦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書寫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答卷”,讓億萬中華兒女在團結奮斗、艱苦奮斗、接續奮斗中共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踏平坎坷成大道。多個“首次突破”是可喜的成績,更是前進的動力、前行的信心。今日之中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14億多勤勞智慧的人民,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開放包容的國際經貿網絡,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日益強大的創新能力。我們要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激發“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干勁,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助力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行。(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