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徐州:“創新之樹”枝繁葉茂,激活城市科技“引擎”

本報記者 王春瑩 彭家一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彭城大地,創新潮涌——

2023年,江蘇省徐州市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2位;2023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徐州29個項目獲獎;今年徐州新增(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2289家……

“創新之樹”枝繁葉茂的背后,離不開科創平臺這方沃土的滋養??萍紕撔卤虐l出強大的力量,讓徐州高質量發展能級躍升。

近年來,徐州錨定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逐步完善省級以上重大科創平臺建設機制,加快構建高能級科創平臺矩陣,用科創為城市發展“強身健骨”。

要素集聚 孵化企業攀高走強

走進淮海生物醫藥產業園,一棟棟現代感十足的廠房充滿生機與活力,讓人滿目“新”意,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在這里涌現。

潤佳(上海)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個新藥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與復星醫藥聯合設立平行基金,從國外招引先進儀器設備,落地運動醫學器械項目和磁波刀醫療設備項目;投資景澤生物,支持企業在徐州高新區建設多肽及融合蛋白生物創新藥生產項目……

目前,該園區已集聚81家重點企業,江蘇省級以上創新平臺7家,產業規模達77億元。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承載著支撐城市發展的產業體系,直接影響著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淮海生物醫藥產業園作為徐州科創企業的孵化載體之一,截至2023年,徐州國家級科創載體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全市國家級孵化器孵化面積為483691平方米,在孵企業達1458家。

近年來,徐州加速重大創新成果轉化,強化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建立前沿技術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孵化通道,推動創新成果供需對接、落地轉化。

近日,2024年度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驗收與績效考評結果公布,徐州市(銀龍)特高壓架空導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州市(覓科)激光器及激光智能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1個項目考評結果達到優秀,徐州市(智博)電動車配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徐州市(銘尊)永磁同步驅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2個項目考評結果合格。

徐州,是前沿創新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貢獻者,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創新載體,推動資源要素加速集聚,區域科創中心磁場效應日益凸顯。

打造專業化的“創新苗圃”“孵化搖籃”,大力扶持初創科技企業和創客,徐州科創載體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沖破發展桎梏,讓創新創業活力在彭城大地盡情迸發。

校地合作 打通成果轉化渠道

在礦大文昌校區新能源電動車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一個個驅動電機在桌上整齊排列,黑紅綠三色電線層層疊疊堆放。中國礦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昊正帶領團隊成員坐在電腦前校對程序編碼。該項目今年3月正式立項,9月就進入商業化環節,這離不開江蘇省概念驗證中心(中國礦業大學)(以下簡稱礦大概念驗證中心)的幫助。

今年7月,礦大概念驗證中心項目成功獲批,全省僅有10家,礦大概念驗證中心是蘇北地區唯一一家。

概念驗證是判斷一個研究成果或創新想法能否形成產品、邁向市場化產業化應用階段的重要環節。

據礦大概念驗證中心負責人胡海山介紹,只有驗證了技術的可行性和商業可行性,高校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價值才能得到確認。礦大概念驗證中心將資源整合起來,與項目共同尋找商業前景與最優路徑,化不確定性為確定性,并從資金、平臺、政策等多方面給予扶持,以一站式服務助力項目落地走向市場。

聚焦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徐州正在加速培育科技創新的優良生態,推動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落實。

徐州已啟動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正在加快推動高校、人才、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向示范區集聚。

為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推進產業強市建設,徐州制定印發了《全市科創平臺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推動構建以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3大技術(產業、制造業)創新中心、N家研發機構為主的“1+3+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實現創新要素市場功能更加健全、運轉更加高效。

瞄準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徐州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共舞,布局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平臺,完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推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載體。

前瞻布局 平臺矩陣落地生根

位于臥牛山的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基地內,開車行進在長長的主干道上,兩側是一個個大小不一,被稱為“硐室”的空間,安置著不同的實驗設備。

工作專班正在研討深地智能盾構、深地隨鉆探測等5個二期科研平臺建設,深地儲能、深地智算等平臺正加快建設。

“實驗室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徐工集團、徐礦集團等,利用廢棄礦山,構建貫通深地開發科學原理、工程技術和高端裝備的創新鏈,形成了深地能源資源開發、深地空間智能構建、深地空間物質封儲、深地空間安全防護研究4個重要研究方向?!痹讫埡嶒炇抑魅卫顣哉呀榻B。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而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則是給基礎研究搭建平臺,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產業升級注入不竭動力,不斷開拓新賽道、新領域,進而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今天的未來產業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

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城市,徐州積極培育氫能與新型儲能、深地空間利用、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通用人工智能等5個未來產業,抓好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努力在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位于徐州經開區,占地約188畝的東湖醫學創新港已經成為徐州醫藥產業新地標。

徐州醫科大學腫瘤防治研究所獲批建設的“腫瘤生物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已經入駐徐州經開區生物醫藥創新港核心區。

這個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聚焦細胞治療藥物領域“卡脖子”技術,推動創新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細胞治療藥物的研發與臨床應用。

目前,全市牽頭建有省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各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省重點實驗室6家、省級公共服務平臺8家、新型研發機構270多家。

放眼望去,一批批科技型企業茁壯成長,一個個創新型項目拔地而起,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徐州形成了從“小氣候”到“大生態”的創新環境。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