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江蘇觀察丨三年“長”出近96萬畝耕地,江蘇為什么能?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部署明年重點任務時提到,要嚴守耕地紅線;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調動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積極性。

日前,江蘇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主要數據正式公布,數據顯示,全省耕地約414.9萬公頃,已連續3年實現耕地總量凈增加,累計凈增加耕地63.7萬公頃,約95.59萬畝,在南方省份中位居前列。

江蘇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緊缺,在耕地占用和保護矛盾壓力仍然突出的當下,江蘇如何實現耕地面積“三連增”,端好糧食安全的飯碗?近日,記者走訪多地,進行采訪。

開源辟田,綜合施策盤活沉睡農田

寒潮在即,南通如皋東陳鎮萬富社區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搶抓時間給油菜追肥、除草,為過冬做準備。

萬富社區黨總支書記許杰走在田間,很是感慨。過去,這里桑園連片,老百姓靠種桑養蠶致富。然而隨著農村人口外流,養蠶的農民大多年事已高,不少桑園日漸荒廢,眼見著灌溉條件優越的土壤只能零星夾種些雜糧,經濟效益低。

為此,社區一戶一戶走訪有需求的農戶,免費提供機械,根據恢復耕地面積給予補貼,2023年全社區共95.1畝桑園復墾成為耕地。“實施耕地恢復項目,既增加了耕地數量,又提高了耕地質量。現在田里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初步估算,通過新增耕地增產的糧食,每年農民能增收10萬余元。”

在江蘇,像萬富社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坑塘水面、蟹塘林地復墾為耕地,剛剛播撒的種子等待破土而出。為進一步做好耕地“開源”工作,江蘇綜合施策,在規劃層面統籌布局,精心摸排每一寸土地,細描“藍圖”,推動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布局更優化。

據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起,江蘇率先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更新機制,將永久基本農田范圍以外的優質耕地(含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劃入儲備區,2024年劃定更新儲備區57.11萬畝。“三區三線”劃定以來,全省規范組織開展了44個重大建設項目、33個高標準農田項目、10個全域綜合整治項目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調整補劃論證,保質保量補劃永久基本農田1.63萬畝。

走進蘇州黃橋街道張莊村,方正平整的農田一望無垠,很難想象這里以前是混雜的廠房和居民區,近300塊農用地分散各處。2019年起,黃橋街道率先探索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對已開發土地重新“排列組合”,工業廠房騰挪、農戶整村搬遷,逐步實現了耕地集中連片,解決農村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的發展瓶頸,今年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項目順利通過綜合驗收。

以黃橋街道為代表,江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有序推進,小田變大田,大田變良田,完成農用地整理43.83萬畝,新增耕地2.29萬畝。

節流護田,以“長牙齒”的硬招守牢耕地紅線

如果說“開源”是為了保證耕地的新增數量,那么想要實現耕地的凈增長,還要采取“長牙齒”硬措施進行“節流”,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今年5月,南通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通過比對衛星影像圖,發現在啟東市寅陽鎮有一處開挖水面地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0.6畝,疑似涉及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問題。隨即,指揮平臺派發給啟東市指揮中心,交由啟東市農業農村局核查處置。經了解,情況屬實,隨后原地進行填埋整改,恢復耕種。

在南通,利用衛星遙感“千里眼”實現對耕地保護的“智慧監管”已成常態。“我們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起耕地變化的動態監測監管機制,能夠快速、準確發現耕地變化的圖斑,實現跨部門聯合監管,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處處長周航介紹。

此外,南通全市1500余個涉農村(居)實現“一村一圖”全覆蓋。以高清衛星遙感影像為底圖,轄區內村級行政區劃圖、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等10余項矢量數據疊加在底圖之上,為農業農村用地選址提供指南。

在利用數字賦能之外,如何提高違法用地的治理處置能力也是強化耕地源頭管控的重要方面。

徐州豐縣借助368個高清攝像頭,基本實現縣域耕地監管全覆蓋,同時配備巡查車和網格員,形成“空中看,地面查”立體式、全方位的監測體系,確保新的問題“零增長”,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南京高淳則已經實現了“全鏈條、大執法”新模式,對新增違法用地問題堅決“零容忍”,堅持“重拳出擊、露頭就打”。“保護耕地的最直接主體是村組,我們將網格化巡查和土地執法緊密聯系,與區紀委監委、區綜合執法局建立協作機制,形成合力開展聯合監督。”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淳分局執法監督科科長黃國亞介紹,“網格員發現問題會第一時間跟國土所對接匯報,經過研判是違法用地之后,立刻對當事人進行制止,責令整改。”

“節流工作做好,新增耕地能實打實成為凈增量。”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淳分局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科科長李逸恒說。2021—2023年期間,高淳區耕地保護督察問題大幅下降且已全部銷號;2024年,全區督察問題僅2個、面積17.92畝,個數和面積均為全市最少,且不涉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

制度護航,筑牢良田“耕”基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想要真正守住這一珍貴資源,更要從制度建設上著手,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

2023年,江蘇按照黨中央部署,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圓滿完成國家耕地保護 “首考”。同時,嚴格開展省對設區市考核,推動各級黨委政府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

“只要把耕地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耕地自然而然就會被保住。”李逸恒表示,想要實現耕地增長,要在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方面建立起多維全面的良性互動機制。2024年,高淳區進一步將耕地保護職責和糧食安全考核掛鉤,將耕地保護目標與農業農村部門的糧食安全目標有機融合。

此外,開展耕地保護工作,資金是關鍵。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剛在接受采訪時就建議,應多采用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多實行鼓勵措施,提高種糧積極性。

江蘇已連續7年開展省級耕地保護激勵,每年50個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鄉(鎮、街道)分別獲得200萬元獎勵,累計將7.04億資金運用到耕地保護“第一線”。“今年,省廳還會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實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獎懲工作的通知》,健全耕地保護獎懲機制,做到讓保護耕地的地方不吃虧、讓保護耕地的農民得實惠。”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江蘇將進一步推動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和有效實施,細化落實占補平衡改革政策措施,健全耕地保護激勵和獎懲機制,全力護航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徐春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