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南京:探索產業科技創新向上路徑

這個月,南京產業科技創新頻上熱榜。

12月23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結果顯示,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南京高新區”)綜合評價前進6名,進入全國前10、位列第9位,并且在優質企業數、工業總產值、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等單項排名中進入前5。

12月14日,“2024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結果揭曉。南京再次榮膺全國“最佳引才城市”。

12月13日,美國《科學》雜志網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學突破評選結果。其中,南京科學家發現的迄今最古老的多細胞真核生物化石榮登榜單。

時鐘再往前,南京獲得的榮譽不止于此。《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南京分別位居全國第7和第6;“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南京升至全球第5;2024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中,南京位列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綜合景氣度排名第五;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中的百強科技集群排名,南京躋身第9位。

這些榜單分量有多重?有的持續霸榜,有的更進一步,南京憑什么?透過榜單“進位”,我們又能窺見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高光”頻頻:創新、產業、人才、金融均有涉及

細看這些榜單評價指標,從高新技術產業到技術成果突破,從人才吸引力到城市就業,從科技集群到科創金融,涵蓋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它們匯聚在一起,指向的是這座城市的產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

在榜單里,我們看見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攀高向強的南京。

在2024年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中,“評委”是工信部,與南京高新區“同臺競爭”的是全國177家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是衡量高新區發揮高質量發展核心載體、關鍵引擎作用,以及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成效的直接體現。在這個榜單中表現優異,實現進位,有力彰顯了南京高新區的發展勢頭之猛。

另外一些全球榜單,則凸顯了南京“科研城市”實力。

科研城市全球第五,較上一年排名上升一位。這個排名出自“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由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根據全球頂尖期刊作者所屬城市的數據進行分析排名得出,是一份國際公認的、能夠衡量機構、國家和地區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產出與合作情況的重要指標,在全球范圍內有很大影響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預先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南京全球排名第九,中國上榜集群第四位,全球排名較2023年上升兩個位次。在強者如云的全球科技集群中,這種超越實屬不易。

在各類科研榜單中名列前茅,反映了南京科技創新的深厚積淀、扎實基礎,也展現了近年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所取得的亮眼成績。

城市的活力、競爭力,最終都聚焦于對人的吸引力。“2024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單的評審,均為專業機構負責。它們是人才流向的“顯示屏”,見證了南京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金融服務賦能科技創新。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所團隊編制,是國內首個應用景氣指數原理針對地方科創金融發展狀況開展評估研究的指數。南京排名全國第五。躍動的數字,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帶來新的機遇與動力。

探因“進位”:產業科技創新鉚足勁

面對當前如此激烈的發展賽場,南京能夠在各類榜單上保持領先、爭先進位,背后原因值得細細探究。

作為科教名城,南京擁有50多所高等院校、90多名兩院院士、百萬名在校大學生,建有紫金山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科技人才“家底”雄厚。但榜單“進位”,更多靠的是全市上下以改革思維、實干作為,謀劃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將科技資源活力釋放出來。

為此,南京做了很多探索——

在供給端,高校院所和戰略科技力量被寄予厚望、給予大力支持。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鼓勵科研成果“自主轉化”、建立校(院)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快推動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南京生物醫藥和信息通信兩個分中心建設……一系列措施正在實施,旨在夯實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攻關能力,暢通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渠道,實現科技成果供給質量躍升。

在需求端,真正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持續完善“創新型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特點精準孵化培育;推動組建“龍頭企業+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培育出一批標志性、可供市場轉化的創新成果。同時,圍繞“4266”產業體系加強應用場景示范推廣,在智能駕駛、低空經濟、智慧建筑等領域打造一批高水平應用新場景,支持創新產品推廣應用。

在轉化鏈,實現科技成果與應用市場“雙向奔赴”。構建“4+1”全鏈條轉移轉化平臺矩陣,高效整合現有服務資源,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載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建立全球創新資源合作網絡。深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打造“寧科投”“寧創融”“寧科貸”等科創金融產品“譜系”,引導更多“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此外,在產業園區方面,南京還圍繞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科學構建“一區15園”管理體系,并鼓勵產業園區聯合推進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持續轉化”,持續激發高新園區發展動能。目前園區產業細分賽道、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集群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由此,南京產業科技創新實力得以發揮釋放——

紫金山實驗室先后發布重大原始創新成果近30項。近兩年在寧高校院所輸出到南京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4%。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3萬家,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3家、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四。

向上之“徑”: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張張榜單上的一項項數字排名,折射出南京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強項,同時也為開啟新的奮進征程指明發力點和增長點。

12月28日,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屆十次全會舉行,回顧總結今年工作,研究部署明年任務,動員全市上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更好彰顯省會擔當、作出示范引領。

全會提出,“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協同突破,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動能新優勢上走在前列”“要以產業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記者獲悉,南京將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力度,支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多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支撐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更好地構建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南京都市圈、南京科創圈區域創新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持續構建國際協同創新網絡,招引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落地生根。

就在前幾日,2024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南京開幕。現場,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59所參建高校與南京市、蘇州市簽署校地合作協議,20個江蘇區域中心落地轉化項目、12個產學研合作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個金融機構合作項目簽約。其中,在寧的生物醫藥分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各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簽約5個項目。

記者從信息通信分中心了解到,該分中心成立以來已對接高校成果300多項,落地轉化12項,其中3項獲得了“撥投結合”機制共計6000萬元資金支持。信息通信分中心負責人表示,后續,分中心將繼續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探索和創新,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高校科技成果落地。

向上之路,沒有止境。南京正積蓄再出發的力量,在新的年輪中持續躍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更好彰顯省會擔當、作出示范引領。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