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畔,再現上塘“春風”。2023年,宿遷市泗洪縣“創新開展‘綠票’交易,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做法,榮登江蘇省“十佳生態環境治理改革創新案例”之首。自2022年江蘇省首單“綠票”交易落地以來,該縣已進行5筆共116.81萬枚“綠票”交易。
“綠票”跨“兩山”,“天塹”變“通途”。作為國家首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級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近年來,泗洪縣緊抓試點機遇,以國有土地出讓附帶生態產品價值為著力點,創新探索具有區域性生態平衡屬性的“綠票”交易機制,暢通“兩山”雙向轉化路徑,為其他地區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了有力借鑒。
既要綠水青山 也要金山銀山
“對于泗洪來說,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都是‘100%’。”日前,在泗洪縣兩山生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分管負責人王旭說。
從環境上看,泗洪縣位于江淮平原,歷來土肥地綠、水韻花香,生態“家底”豐厚;從經濟上看,該縣榮登稷夏2024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發展方興未艾。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這是泗洪縣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發展定位。
王旭介紹,當前,全國共有兩類地區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上做出了成效。一類是安吉縣等浙北山區,發展休閑經濟;另一類是三江源等草原地區,堅持“生態旅游+自然保護”。二者特色不同,本質相同,皆是將靜態生態資源轉化為動態發展“錢”景。
“對于泗洪等平原水鄉來說,安吉縣、三江源等處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經驗做法,并不具有直接借鑒意義。”2022年8月,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研組到泗洪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強調,作為試點先行區,泗洪縣應當為工業化發展水平較高地區探路,探索具有平原水鄉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如何發揮“領路”作用?2022年8月,泗洪縣“綠票”領導小組成立,為進一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指明方向。該小組認為:“做好該項工作,一要立足‘小切口’,二要做好生態修復。”
思想引領投射現實路徑。2022年,泗洪縣以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為切入點,開創“綠票”交易模式,構建既有生態補償又有經濟回報的“土地使用權+林木收益權”組合出讓機制,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簡單來說,凡符合條件的國有建設用地出讓時,競得人可以先從生態產品交易中心購買因建設導致的生態修復和生態空間治理所需成本的‘綠票’,為生態修復預‘買單’。”泗洪縣“綠票”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
“綠票”是泗洪縣實現“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前提。王旭進一步解釋,“綠票”以生態項目對生態環境之“益”,抵消工業建設對生態環境之“害”,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寧要綠水青山 不要金山銀山
對于泗洪縣來說,“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是發展愿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是發展原則。
“現在招商本就困難,買地還要買‘票’,豈非提高招商‘門檻’?”在2022年8月召開的月度專家評估會上,有專家對“綠票”提出異議。
圍繞該異議,大家從不同角度作出回應,證明“‘綠票’并非招商‘門檻’,而是招商‘門楣’”。
角度一:“綠票”,讓“林木”生“收益”。
“‘綠票’項目屬于長期投資,項目最終收益的80%歸競得人所有。”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王廷健解釋,“競得人每出資1元,可以購得1枚‘綠票’(時價),這相當于獲得馬浪湖林場相應數量楊樹15年的收益權。”
角度二:“綠票”,讓“收益”生“林木”。
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周挺介紹,“綠票”的價值不在于“票面”,而在于其背后錨定的林木生態價值以及產業發展空間。
近年來,泗洪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成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綠票”交易所得資金將由該中心劃撥到馬浪湖林場,建設運營每年新增生態項目。“‘綠票’提供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產品投資渠道,為生態產品產業化投資注入動力。”周挺說。
角度三:“綠票”,讓“林木”生“收益”、“收益”生“林木”的良性循環有了現實圖景。
“‘綠票’項目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收益,收益再繼續用于生態產品項目開發,最終實現生態產品項目市場化交易的‘閉環’。”泗洪縣“綠票”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對前兩種觀點進行了總結,通過“綠票”,綠水青山“產出”金山銀山,而被綠水青山“產出”的金山銀山,又催生了新的“綠水青山”。
先“綠”生“金”,才有“金”生“綠”,“綠票”側面反映了泗洪縣的發展原則。
角度四:“綠票”,讓“林木”生“收益”、“收益”生“林木”的良性循環有“金”可依。
“‘綠票’還被賦予金融屬性,企業可以利用‘綠票’進行抵押、變現。”泗洪縣兩山生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權權補充說,縣域國有擔保公司聯合銀行機構推出“綠票貸”,“綠票”項目可在國有擔保體系內抵押融資,金融機構按照“綠票”項目估值80%以內進行貸款投放。同時,企業持有的“綠票”數額可以作為信用積分,享受貸款額度及利息優惠。
既是綠水青山 又是金山銀山
“綠票”,不僅是生態項目。
對于企業來說,“綠票”是實物資產。
2022年,江蘇甲等包裝有限公司購買了江蘇省首單“綠票”。“雖然當時增加一筆支出,但細算獲益不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花5萬元購買‘綠票’,又從銀行擔保貸出4萬元,對流動資金基本沒有影響,到時還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收益分成。”
2023年,泗洪洲億置業有限公司購買了17.17萬枚“綠票”,獲得了馬浪湖林場10.9畝楊樹15年的收益權。“我們購買‘綠票’的主要原因,是其有楊樹作為實物支撐。”該公司行政總監張淑靜說,“綠票”項目是“看得見”的資產,雖然獲利較慢,但有專業人員看管、專業技術加持、國有信譽保障,讓他們很放心。
對于林場來說,“綠票”是生“金”手段。
日前,在馬浪湖林場,一批兩年前種下的楊樹長勢喜人,每棵樹上都掛著“‘綠票’生態項目苗木”標簽。
“這一棵棵小樹,以后真是忒值錢了!”王淼是馬浪湖林場的負責人,畢業于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從小跟著父親植樹造林,“腦子活、經驗足、膽量大”。
在王淼眼中,“綠票”項目不僅具有生態價值,更具有經濟價值,“林場利用‘綠票’項目資金租賃林地,進一步擴大楊樹種植面積,能獲得更多收益。”
對于村民來說,“綠票”是謀生工具。
“在林場工作,我很開心!”57歲的王兆軍是馬浪湖林場的職工,家距林場僅十分鐘路程。談及在“家門口”就業的感受,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悉,為進一步拓寬富民渠道,泗洪縣建立“綠票”項目與所在村居利益共享機制,以項目溢出效益帶動群眾就業創業、集體增收,“‘綠票’項目所在村集體,能獲得項目最終收益的10%。”泗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尹兆楠說。
植樹造林、病蟲害防治、護林防火……在馬浪湖林場,像王兆軍一樣的職工還有30余人,他們24小時照看這片楊樹林,十分周到。“項目好、效益高,工資才能長,更何況項目還對社會有貢獻,咱們哪能不上心呢!”
除日常管理外,林下經濟也讓村民走出生“金”之路。“周邊村民在楊樹底下栽種油用牡丹、冬青等,2024年已實現產值20余萬元。”王淼介紹。
“目前,‘綠票’交易模式已趨于成熟,但必須看到的問題是,‘綠票’收益權憑證無法在外部市場交易,很難實現自然資源資產全面市場化推廣。”泗洪縣“綠票”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該縣將探索設置自然資源資產權屬證,實現“小產權”到“大產權”的過渡。(宋清 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