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殘助殘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為提升全省殘疾人的就業、康復保障水平,省政府連續多年將涉殘事項納入民生實事項目。2024年度,省政府再次將“改造提升100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和“規范提升100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納入其中。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殘聯系統踐行承諾、以愛助殘,超額完成127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和124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改造提升任務,讓涉殘公共服務更加可感可及,為殘疾人兜底保障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數字圖表】
改造提升100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提前超額完成,127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達標;
規范提升100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提前超額完成,124家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達標;
打造100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提前超額完成,已打造114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
【幸福圖景】
肢體殘疾的王芳,多年來在求職路上一直不順心,直到今年在宜興市丁蜀鎮殘疾人之家學習手工串珠,生活才有了起色。宜興丁蜀陶珠、紫砂掛件獨具地方特色。丁蜀鎮殘疾人之家匠心打造“巧手筑夢”系列串珠文創產品,逐漸幫助一批殘疾人就近就便靈活就業。
雖行動不便,但王芳創作的手串作品卻豐富多樣,有古樸典雅的陶珠項鏈,還有精致逼真的紫砂掛件,紫砂工藝與現代串珠手法巧妙融合,每一顆陶珠都經過精心挑選與排列,將丁蜀千年陶藝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殘疾人之家搭建的銷售渠道,王芳的作品銷量喜人,不僅改善了她的生活,也讓她重拾信心。丁蜀鎮殘聯也是不遺余力,對接各類公益市集,搭建市場平臺。其中,“巧手筑夢”系列手作已累計銷售600件,創收超萬元,讓殘疾人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勞動價值與社會的關愛。
【溫暖掃描】
康復、托養、就業事關殘疾人生活的改善,乃至生命的重建。只有打造助殘全鏈條,才能保障他們的權益,提升他們的幸福感。2024年,我省殘聯聚焦增量提質,確保民生實事得到落地落實。特別是殘疾人康復服務,從“人人享有”,到“高質量享有”,康復體系正在適應殘疾人保障水平的時代需求。康復,為廣大殘疾人插上“隱形的翅膀”,輔助他們走起來、聽得到、看得見,最終融入社會。
精準施策、優化供給,聚焦普惠均等,全省殘疾人公共服務逐步向基層延伸。2024年,全省為539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75671名精神殘疾人提供免費基本藥物,為32137名白內障患者開展免費復明手術,持續做好精神病免費服藥、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幫扶。
各地創新開展孤獨癥關愛行動,全面啟動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推進8個國家級和省孤獨癥全程服務試點,以及13個居家康復服務試點,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政策托底、規范運行的機制。
2024年,全省還新增238個輔具租賃點,為社區殘疾人和有需求的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基本輔具租賃服務,40072名殘疾人獲得適配基本輔具。
127家綜合性“殘疾人之家”完成改造提升后,提供全周期庇護,不但減輕家庭看護負擔,還為有條件的殘疾人創造輔助性就業機會。2024年,全省9.5萬名16-59周歲無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接受機構托養、庇護照料服務,有效實現“庇護一人、解放一家、穩定一片”,托養服務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還探索多種路徑,率先建成以寄宿制托養為依托、日間照料為主體、居家托養為基礎的托養服務體系,遍布全省的“殘疾人之家”成為殘疾人的“溫馨之家”“幸福之家”。殘疾人在哪里,需求就問到哪里,助殘服務跟到哪里。
“托養”加“就業”,“輸血”變“造血”。蘇南、蘇中、蘇北因地制宜尋找服務方向。在鹽城,不少區縣利用農村地區學校整合、鄉鎮合并的時機,協調當地政府將閑置政府用地、學校校舍免費用于建設殘疾人之家,提高農村地區殘疾人之家建設水平。南京、常州、泰州、宿遷等地給予通過評估驗收的機構經費補貼。徐州睢寧縣融康殘疾人之家與特教學校銜接,特殊教育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殘疾人之家進行輔助性就業和社會融合,實現“康教家就學”一體化。
【代表委員點評】
省人大代表、泰興市黃橋祁巷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丁雪其表示,可以看出,涉殘民生實事堅持問題導向,更好地回應了群眾期盼,圍繞殘疾人迫切需求,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重點實事項目上。未來,服務廣大殘疾人的民生實事要繼續著眼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托養服務、養老服務、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充分融合;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全面推進無障礙環境和信息無障礙建設;完善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讓全省479.3萬殘疾人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美好未來。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