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即將開幕。帶著群眾期盼,滿懷履職熱情,18日,出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們陸續抵達駐地,向大會報到。
今年履職,代表們都關注哪些領域?對江蘇的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他們將提出哪些好建議,發出怎樣的“好聲音”?
關鍵詞:一老一小
用小切口解決民生難題
“近年來,我始終關注‘一老一小’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用小切口為解決民生難題貢獻代表力量。”省人大代表、淮安同正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林曾在2020年提交關于破解養老機構“落地難”、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的建議,基本解決了困擾全省911家養老機構的存量問題。
去年,朱華林多次到地方民政部門和街道社區調研座談,實地走訪各類養老機構。調研中,她發現老年人自我消費的意識不強,供需信息不對稱也制約著養老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因此,今年上會,她帶來了《建立養老服務公共信息平臺提升居家養老質效》《引導促進子女代際消費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開發推廣適老工作崗位促進養老消費》等三條與養老有關的建議。“希望能通過養老服務市場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補齊養老服務市場短板,用科技賦能釋放老百姓養老消費需求,實現多元化養老服務供需的有效對接,帶動促進全民創業就業,推動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朱華林表示。
關鍵詞:鄉村振興
成立“新農人”聯盟助力鄉村振興
從做化妝品服裝營銷,到與土地打交道,省人大代表,泰興市織夢家庭農場負責人,泰興市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費琳琳不僅實現了自己一家人的“小康夢”,也帶領鄉親們奔向“致富夢”。18日中午,泰州代表團報到現場,她欣喜地告訴記者,從最初供應1家超市到現在的上百家超市,從剛開始的一天幾十斤,到現在的高峰期一天幾百噸,從2020年營業額200萬到2023年8000萬,去年突破一個億,這些數字的背后是數千家庭在共富的路上越走越寬。
作為一名成功轉型的新農人,如何進一步促進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費琳琳表示,今年她帶來的建議是建設“新農人”聯盟,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管理,開展交流協作、經驗分享,對接和享受國家扶持政策,幫助“新農人”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著力培育壯大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更好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培植更多更大的動力源。
關鍵詞:民企發展
大力提振信心,激活民營企業發展
“當下,新質生產力成為各類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然而中小微企業在配套要素獲取上還需要各方支持。”省人大代表、江蘇金衛集團總經理居黛霞帶來《關于強振我省民營企業信心,解決中小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的建議》。作為民營企業家,她從政策、稅收、金融服務、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議。
針對融資難題,居黛霞提出創新思路。在中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貸款途徑時,可探索股權質押及專利等知識產權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資金來源渠道,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緩解資金壓力,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希望這些建議能夠落地生根,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瓶頸,為江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關鍵詞:文化傳承
非遺不僅要進校園,還應“常駐”校園
“我覺得非遺進校園,僅僅一場講座、一次活動是不夠的。”省人大代表,金陵刻經處高級刻字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鄧清之帶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將“非遺”文化融入我省義務教育》建議,希望設置系統性課程讓非遺文化“常駐”校園。
鄧清之建議,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編制計劃,根據省內各地區特點為學校研發課程,形成特色校園文化。 同時,她希望打破傳統的“師徒”“家族”傳承方式,讓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開展教學,并通過“傳幫帶”方式,培養一批有愛國熱情、有非遺素質、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教師“傳承人”。對非遺保護成果突出的學校、非遺傳承人、非遺教師給予鼓勵、表揚和適當的獎勵。
關鍵詞:殘疾人體育
讓更多年輕運動員能站在最高領獎臺上
從2000年開始參加殘奧會,省人大代表、無錫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專業技術干部姚娟已連續參加了七屆殘奧會,在2024年巴黎殘奧會上,她不僅自己再次獲得冠軍,還培養了一名00后優秀運動員,該運動員也榮獲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省人代會,前兩次參會,我會非常關注政府工作中的兩個詞,一個是殘疾人,一個是體育。”今年,姚娟和眾多代表聯合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殘疾人體育如何更好地發展、基層教練員職稱的評定等。“江蘇的殘疾人體育事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未來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年輕運動員,在今后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關鍵詞:教育創新
高校的科教資源更好地服務地方
“今年江蘇新增了268個碩士點,作為高校的科教資源應該更多地為地方服務。”省人大代表,淮陰師范學院研究生處副處長、學科辦副主任楊穎帶來了關于設立科學副校長的建議。“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建議打通路徑,讓高校資源系統化地融入到基礎教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育中。通過利用高校的場館、師資、課程等各方面的資源,可以為基礎教育、STEM教育以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系統的支持和推進。”她表示。
關鍵詞:守護平安
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安全
近年來,科技的發展為公安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公安局淮陰分局凌橋派出所教導員李寧告訴記者,在過去一年中,淮陰公安分局積極利用新的偵查技術手段,成功追回了兩名潛逃長達 30年以上的命案逃犯,“這不僅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慰藉,更是對社會正義的有力捍衛。”
作為一名基層刑警,李寧今年帶來的建議主要關注的是針對特殊群體的違法犯罪的預防和懲治方面,同時也針對公安專業人才建設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記者 石小磊 劉麗媛 金雨希
攝像 朱信智
剪輯 馬斌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