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農歷正月初五下午,“金蛇獻瑞樂通城”新春民俗巡游在南大街商圈熱鬧啟動,以歡歌載舞的方式,共慶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奏響通城文旅春之歌。
本次活動由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崇川區人民政府、市體育局主辦,市文化館、各縣(市、區)委宣傳部、各縣(市、區)文廣旅局、開發區社會事業局承辦。啟動儀式上,市領導和中國好人、世界冠軍、新時代江蘇好少年等不同領域代表一起,為祥龍點睛,啟動巡游。
全域聯動 打造民俗文化盛宴
金龍翔天舞盛世,彩獅騰空賀新春。下午2時,隨著激昂鼓聲響起,“龍騰江海”方陣、“雄獅獻瑞”方陣接續出場,福、祿、壽、喜、財人偶攜海安龍舞隊、群獅隊向人群行進,以騰翻、跳躍、疊羅漢等各式技巧,營造喜慶洋洋的節慶氛圍,為市民們祈禱平安、保佑幸福。
緊接著,各縣(市、區)分別組成一個表演方陣,通過歌、舞、樂的表演形式,展現獨具南通特色的民間藝術和舞臺表演。
一時間,全市民俗文化百花齊放,通城處處彌漫著濃濃年味。
其中,“海門農情”方陣以海門山歌為主導元素,搭配獨輪車等農耕工具,讓市民深刻感受江海農耕文化;“通州花事”方陣由“柳敬亭”花車、藍印花布時裝秀組成,再現歷史名人柳敬亭說書的情景;“品味啟東”方陣通過沙地民謠《江海美食謠》,及“蝦兵蟹將”表演,重點呈現鮮味十足的啟東美食;“如皋蓮偶”方陣選取杖頭木偶、蓮湘等地方特色非遺,“海安鼓韻”方陣帶來海安花鼓、腰鼓表演,“崇川有戲”方陣融合西游、京劇等元素,帶領大家領略傳統文化之韻;“如意東方”方陣包含了跳馬伕、鐘馗戲蝠、馬塘鑼鼓等非遺項目,全方位展現如東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此外,“舞韻華章”方陣涵蓋少兒龍獅迎春、太極拳、劍術、陳氏春秋大刀等表演,文體旅融合點燃城市新活力。
“頂流”助陣 促進文化交融互動
在巡游活動中,兩個特邀方陣——“潮汕英歌”和“安順地戲”方陣,為這場民俗文化狂歡注入了新鮮血液。
“英歌舞來了!”順著人聲望去,由廣東惠來縣神泉媽祖英歌隊組成的“潮汕英歌”方陣正闊步走來。舞者們涂畫著獨特臉譜,身著色彩鮮艷的服飾,手持英歌槌,演繹惠來慢板和快板兩種英歌招式,讓通城市民一睹蛇年央視春晚的同款名場面,樂享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震撼盛宴。
“希望借此機會,讓南通市民朋友近距離欣賞潮汕的民俗文化,也讓更多人了解認識英歌舞,感受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神泉媽祖英歌隊領隊黃俊爍說。
當天,來自貴州安順大屯堡非遺地戲演藝團的演員們頭戴精致面具,身著戰裙,手持木制刀槍,在一鑼一鼓伴奏下,通過唱、念、做、打,演繹歷史英雄故事,完美呈現了“中國戲劇活化石”的獨特魅力。
安順地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顧家順由衷表示,這不僅是一場民俗文化的盛宴,更是兩地相親相融的見證。“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互動,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加強兩地人民之間的友誼,并以此吸引南通市民走進安順,走進21℃的城市,體驗360度的人生。”雖然行程短暫,但這座城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昨晚沿著濠河散步,感覺這座城市特別干凈,讓人心情舒暢。而且南通人也特別熱情,路上司機給我們介紹南通的風景名勝、人文佳話,語氣里都透露著自豪感。”
“通通來通” 叫響南通文旅品牌
本次民俗巡游活動融合了非遺、民俗、旅游、體育等元素,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宣傳,集中展示了江海文化、體育表演、旅游體驗等江海特色文旅資源,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參與。線上“南通發布”視頻號、抖音號,“南通文旅”抖音號,“南通好玩”視頻號等平臺,累計收看人次超300萬。
市民吳照榮和老伴早早趕到現場,占據巡游隊伍出口的前排位置,搶先目睹演員們的風采。他說:“去年民俗巡游我也在現場,明顯感覺今年的表演形式更多、民俗風味更濃,既能看到本地民俗文化,又有潮汕英歌舞、安順地戲、武術等‘新面孔’,真是大飽眼福。期待之后的巡游常辦常新,越來越出彩。”
“我最喜歡孫悟空那段表演。”“崇川有戲”方陣將城市綠谷景區“西游賀春”團隊搬到了現場。當孫悟空等人物形象出現在眼前,小朋友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家住如東的許晉卿專程帶著兒子前來觀看表演。他說:“去年錯過了,知道今年還要舉辦,我們就把它列入了春節出行計劃。希望以后的表演形式更豐富多彩,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蛇年的新春民俗大巡游是一個升級版,兩支外地團隊與通城百姓同樂,是新春活動的新亮點。今年春節,南通以“金蛇獻瑞樂通城”為主題,精心策劃組織了200多項文旅活動,讓市民游客“通通來通過大年”,持續叫響“江海有情·南通有請”文旅品牌。
據南通公安數據顯示,當天有7.2萬名觀眾參加了現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