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奮進的春天 | 江蘇徐州 :“鋼鐵巨獸”煥發“新”勢能,“大國重器”彰顯“新”力量

本報記者 王正喜 李莎莎

產品總價值3.18億元的高端露天礦山裝備正式發車;全球最大噸位純電動裝載機XC9108-EV啟程奔赴東南亞某礦區;“全球第一吊”XCA4000輪式起重機等設備奔赴華南、華北風電建設一線……

新春伊始,在全市“干字當頭、狠抓落實”的工作熱潮中,一批批徐州造“大國重器”, 以更快的節奏、更強的動力,加速奔向全球市場,全力以赴干出一個好年景。

“大國重器”,大在哪里?

其背后反映的是企業發展的轉型升級,是產業集聚的有力牽引,更是徐州這座老工業城市,從產品創新到產業躍升的進階之路。



“鋼鐵巨獸”到“智慧基因”

抓經濟就是抓發展。而持續、健康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成千上萬個企業的堅實支撐與共同努力。

經濟發展必須注重企業的強大。在數字經濟發展大潮涌動的背景下,如何讓企業強起來、大起來成為徐州的必答題。

走進徐工集團核心企業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在一條高度數字化的裝配流水線上,龐大的機械臂輕輕吊起并運送著零部件,通過數字控制、自動化檢測與智能組裝流程,平均每25分鐘即可產出一臺輪式起重機底盤。

這只是徐州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徐州市制造行業在推動“數實融合”方面作了一系列創新探索,推動全市數字產業生態加速形成,跑出數智“加速度”。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5G工廠名錄》,徐州市徐工履帶底盤有限公司5G+數字孿生智能工廠、徐工弗迪電池科技有限公司5G數智化工廠、徐州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紡織5G工廠,以及正大食品(徐州)有限公司現代化生豬屠宰智能5G工廠等4家5G工廠入選,彰顯了徐州“智改數轉網聯”取得的新成果。

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2025年,徐州將縱深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

在徐州,智能化、數字化的“智慧基因”不僅被植入了制造業的工廠、車間,還被注入到所生產的產品里,讓這些大塊頭的“國之重器”變得更有“科技范兒”。



在距離徐州近2500公里的內蒙古伊敏河畔,鑲嵌著一顆能源“明珠”——年產3500萬噸煤的伊敏露天礦。礦場內,多輛礦卡在有序運行。走近就會發現,這些礦卡竟然是無人駕駛,確切地說,連駕駛室也沒有。

這些無人礦卡,由華能伊敏牽頭華為、徐工共同研發,每天可來回進行130次作業。即便有風沙雨雪,礦卡也能在泥濘的軟巖道路上平穩行駛,遇障礙物能夠安全繞行,駛入顛簸路段會提前減速,以分米級的精度精準地在礦區復雜的工況下安全、高效、可靠地作業。

“要堅定不移加快動能轉換,筑牢經濟發展的堅實支撐”。這是徐州“新春第一會”上被再次強調的內容,不僅為徐州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勵著每一個企業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不斷創新。

圍繞企業發展,今年徐州將深入實施“鏈主企業領航、高成長型企業培優、小微企業升規”三大行動,重點抓好規上企業產能爬坡及增量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企業動力。

“單點突破”到“生態協同”

去年,徐州工程機械集群規模超過1600億元(占全國市場超1/5),產品覆蓋20大主要門類,16類主機產品和液壓油缸、驅動橋、回轉支承等核心配件銷量全國第一。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見證了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協同”的深刻轉變,見證了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效應的不斷放大。

徐州工程機械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徐工集團,作為這一產業的領軍者,憑借其強大的研發、制造和營銷能力,率先在市場中取得了突破。

徐工集團不僅是行業的標桿,更在綠色轉型方面走在了前列。徐工集團積極參與電動工程機械國家標準的制定,填補了國家標準體系的空白,為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個產業的繁榮不可能僅靠一家企業支撐。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崛起,是眾多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

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等核心企業的入駐,為集群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資金和市場資源。與此同時,海倫哲、徐州巴特等高新技術企業的涌現,也為集群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中,創新型中小企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世通重工、東岳機械等企業因工程機械的配套市場而扎根徐州,它們憑借專精特新的技術和產品,為集群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些中小企業的存在,不僅豐富了產業集群的生態,也為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徐州乾馨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徐工集團的重點供應商之一,其忙碌的生產線正是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強鏈補鏈延鏈的生動寫照。這些配套供應商與龍頭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構建了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提升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從徐工集團的前身成立到卡特彼勒等核心企業的入駐,再到民營企業的多點開花,徐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既是對國家“智能制造強國”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主動融入全球產業變革浪潮的重要舉措。

借助技術的持續革新、產業生態的重新構建以及廣泛開放的合作模式,徐州正逐步從依賴單一產品“硬實力”的傳統模式,邁向涵蓋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全面升級的“軟實力”新時代。

如今,徐州正以工程機械產業為“一號產業”,積極探索“新能源+工程機械”“具身智能+工程機械”等新路徑,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展望未來,有理由相信,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將以更加輝煌的成績,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業的強大實力。

“制造高地”“產業群起”

一枝獨秀不是春。長久以來,徐州以工程機械產業著稱,是工程機械的“制造高地”。但是,在產業變革浪潮中,單一產業的輝煌并非長遠之計,多元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才是未來之路。

因此,徐州不斷培育壯大“343”創新產業集群,力求在變革中搶占先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徐州十大集群總規模達7800億元。其中,食品產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首超千億元,加上工程機械、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全市已形成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的韌性更大、活力更強、后勁更足。

徐州為何能做到“百花齊放”?

這背后,離不開精準的戰略定位、深厚的產業基礎、創新的發展理念以及務實的政策措施。

從頂層設計上看——

對外交通工程加快推進、首發首店頻頻“上新”、“跨省通辦”服務范圍與內容持續擴大……徐州正以“三樞紐一中心一高地”的扛鼎之姿,持續提升城市能級,肩負起“提升區域中心城市引領帶動能力”的重大使命。

從產業基礎上看——

去年,徐州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1位、實現六年進6位。立足深厚的工業底蘊和資源優勢,徐州的“343”創新產業集群正在被不斷培育壯大,“徐州制造”也在不斷邁向“徐州智造”。

從科創能力上看——

臥牛山下,云龍湖實驗室的“地下珠峰”正在澆筑科創基石。今年,云龍湖實驗室去籌轉建,成為第四家江蘇省實驗室。隨著“提能造峰”工程的深入推進,徐州科創圈正源源不斷地為徐州產業體系注入強大的創新活力與基因。

從營商環境上看——

在徐州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彭城暖企”的春風從未停歇。從“政策紅包雨”精準滴灌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全程護航,徐州用“金牌店小二”的誠意焐熱每顆創業初心。當降本減負的“真金白銀”化作企業成長的養分,當“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解決發展痛點,這里正展現出巨大的活力與潛力。

干字當頭,緊抓落實。當前,徐州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昂揚的斗志,深入實施十大行動計劃,讓“大塊頭”秀出“強肌肉”,讓“小個子”釋放“大能量”,扎實朝著萬億城市邁進。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