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早春時節,一場關于江南城市發展路徑的思想碰撞在無錫上演。2月23日,《人文經濟學的江南模樣》《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無錫實踐》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與城市管理者聚集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這兩部學術成果,以60余萬字的體量,匯集無錫在人文經濟學實踐中的鮮活案例,勾勒出一幅江南文化與現代產業交融共生的繁榮圖景。
解碼基因
從歷史發展中探尋內在動力
無錫,這座有著3200年筑城史、近3000年文字記載史的江南名城,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與經濟交融的典范。這里地處長江三角洲中部、太湖平原腹地,水陸交通便捷,手工業發達,商業貿易通達。隋代大運河貫通,幾次大規模的北人南遷,促進了江南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唐宋時期,無錫的文化、教育日趨繁榮。明清時期,無錫成為重要的米市、布碼頭,文教發展、園林建筑亮點十足。到了近代,無錫成為了民族工商業、鄉鎮企業的發祥地。循著時間的軌跡不難發現,無錫的發展脈絡始終貫穿著人文與經濟的共生共榮。
“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绷暯娇倳浀倪@一論斷,為無錫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度宋慕洕鷮W的江南模樣》一書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銀興領銜,范從來、朱慶葆、范金民、張二震、葛揚、任保平、王宇偉等學者共同參與,基于對蘇南地區尤其是無錫地區的深入調研,初步探討了江南人文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揭示了江南地區文化發達、經濟繁榮的密碼。書中指出,研究人文經濟學的緣起在于尋找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文密碼,從而關注“人”和“文”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推動作用。研究江南地區經濟發達的文化密碼和文化繁榮的經濟密碼,實際上是尋求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動力。
讓人文浸潤經濟,讓經濟融入人文,推進人文與經濟的雙向賦能,實現人文與經濟的共同繁榮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表征,而無錫正是實踐樣本之一。活動現場,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詳細介紹了書中內容。在他看來,無錫的經濟發展并非偶然,而是人文精神與經濟實踐相結合的必然結果,而在調研、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他們把視線主要聚焦在研究“人文”和“經濟”的轉化過程和內在邏輯,以此來反映無錫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中探尋發展密碼,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模樣。
創新實踐
透過人文維度重塑產業邏輯
無錫具有崇文重教的歷史文化、誠信創新的工商文化、篳路藍縷的創業文化,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經濟學實踐內涵。近年來,無錫深入踐行新時代人文經濟學,努力探索以文興業、以文聚力、以文化經的實現路徑,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壯大標志性產業影響力,煥新城市IP,生動展現出這座新時代工商名城的人文魅力、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
《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的無錫實踐》一書通過大量案例展示了無錫在文化賦能經濟、產業創新升級方面的積極探索?!盁o錫作為人文經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當代人文經濟學的實踐地和全國先導區,對人文經濟學的探索和實踐,不僅體現其作為一座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也為全國各個地區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啟示?!痹摃骶?、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煥明介紹,該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歷史積淀、實踐創新、矛盾破解、未來破局這樣一個邏輯鏈,來多維度展現無錫人文經濟共同發展的內在肌理。
當下,無錫正以文化力量賦能經濟發展,2024年無錫地區生產總值達1.63萬億元、增速達5.8%,規模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數量增至7個,未來產業規模邁上千億元臺階,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以文化自信彰顯江南名城時代魅力,世界音樂之都、博物館之城、數字影視高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兩部作品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總臺春晚無錫分會場精彩亮相、驚艷全球,一曲《無錫景·家國情》生動彰顯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風貌。以文明之光點亮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文明城市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全力打造“最干凈城市”,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全年Ⅲ類,“美麗無錫”建設呈現動人圖景,文明風尚蔚然成風,蟬聯全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錫式生活”讓市民樂享舒適幸福。
“只有實踐創新才能有理論創新?!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辛鳴說,這兩本書對人文經濟學已經實現了高水平的破題。對于無錫而言,經濟發展的每一步,都是踏著時代浪潮,通過實實在在的實踐,最終獲得豐碩的成果。這兩本書的出版,展現了無錫高度的政治自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
再譜新篇
全面構建人文經濟生態系統
無錫的人文經濟發展并非孤立的實踐,而是漸漸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具有城市個性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文化、經濟、社會三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文化與經濟的相互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面向未來,無錫如何進一步整合城市各種資源,發展特色人文經濟,并且吸引人力資源和產業資源加入,從而實現人文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兩部學術成果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無錫這座城市在面對社會急劇變化時,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這源于耕讀傳家、重視學習的傳統,另外一個就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痹谥袊鐣茖W院研究員、長城學者武力看來,這兩本書不僅展現了無錫在人文經濟上的特點,更是從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角度進行了剖析?!傲⒆阌谶@個課題,還可以繼續深挖、持續關注?!蔽淞φf,期待無錫未來能產生更多、更豐富的人文經濟學研究成果。
從歷史長河中探尋發展密碼,以人文維度重塑產業邏輯,無錫正全面構建起人文經濟生態系統,以獨特的實踐路徑,為城市發展開辟新的范式,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無錫智慧”。人文經濟學的江南新篇,正在無錫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大運河沿線,無錫將工業遺產轉化為一個個文化創意園區,如運河匯、紅船場、慶豐文化藝術園區等,不僅保留了城市的歷史記憶,還為新興產業提供了發展空間;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影視產業,吸引了幾百家國內外影視文化企業入駐,成為全球影視產業的重要一環;無錫還致力于推動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結合,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品牌;無錫更積極探索人文經濟學的國際化路徑,創建世界音樂之都、舉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建設國際友好城市,不斷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無錫還通過舉辦江南文脈論壇、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進一步挖掘和傳承江南文化精髓,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人文經濟學蘊含著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人文邏輯,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標志性概念,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無錫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無錫將聚力搭建一流學術平臺,營造濃厚學術氛圍,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以理論研究引領實踐創新,加快構筑人文經濟學研究高地。(韓玲、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