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早六點多,天剛蒙蒙亮,費琳琳就從泰興往南京趕,“今天跟著市里跑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對接用地事務,給今年‘好好賣菜’打基礎”。
這兩年,在泰興市廣陵鎮的田間地頭,人們已習慣于看到這位短發利落的“菜園CEO”在大棚直播賣菜,卷起褲腳在苗圃和農技專家鉆研新品。而在四年前,她還是手握五家女裝專賣店和化妝品店的“美妝達人”。
1986年出生,在農村長大的費琳琳,養父母都是農民,收養她時已有三個孩子。“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父母兄長總把最好的留給我,起早貪黑賣菜,賣不完還得挑回來。”為減輕家庭負擔,初中畢業后,費琳琳堅持白天打工、晚上自學完成大學本科課程,父輩的辛勞激發了費琳琳“躍”出農門改變命運的決心。
在都市打拼“美麗事業”之余,她常回鄉探望親人,發現因銷售渠道不暢,時令菜常爛在地里,菜農愁到抹淚……這一幕深深刺痛了費琳琳。數夜輾轉難眠后,她放下化妝品及服裝店生意,帶著全部積蓄回鄉賣菜,“趁年輕,為老家出點力”。
從亮麗的都市商圈到樸實的鄉村田野,費琳琳的人生軌跡因夢想改變。對此,村里的長輩們不理解:“好不容易變成城里掙大錢的老板,怎么又跑回來‘土里刨食’?”合作做生意的姐妹們更納悶:“那么愛美的人,甘愿天天下地一腳泥?”但費琳琳毫不在意,她一頭扎進田間,成立“織夢蔬菜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憑借數年積累的銷售經驗和敏銳的“網感”,將“賣菜”這件接地氣的小事做大做強。她吸納1000多戶種植大戶和200多戶散戶,組成“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抱團模式;建起農藥殘留檢測室,確保每一棵菜安全達標;開發“織夢農場”小程序,招募社區寶媽當團長,在城區設自提點,讓蔬菜從田頭直達灶頭。
“農產品也要講故事!”直播鏡頭里,費琳琳戴草帽摘黃瓜、教孩子辨認野菜,用輕快的方言講述“一粒種子的旅行”。視頻點擊量破百萬,粉絲留言:“原來種菜這么酷!”流量帶動銷量,她主動對接盒馬、大潤發等商超,短短四年,合作社日銷量從幾十斤飆升至上百噸,年營業額從200萬元躍至1.2億元,帶動1800多名村民就業,每年為農民增收超2000萬元。
一路風雨兼程,有歡歌笑語,也有淚水艱辛。助農銷售幾萬斤甘藍,中途卻因高溫變質被超市全部拒收,懷孕七個月的她不得不開車帶著工人回地里返工;駕駛員、裝卸工因為疫情大半離職,企業運營成本直線上升,為了保質、保量、保價,盡管二娃才四個多月大,費琳琳咬牙放棄母乳喂養,一個多月吃住在田頭渡過難關。
“每天都是滿負荷運轉,但一點都沒感覺累,我是真的熱愛。”在費琳琳眼中,平凡的土地孕育著無限可能。她打造“織夢生態園”,推出親子采摘、農耕研學,孩子們的笑聲灑滿田野;與高校合作研發蔬菜深加工技術,計劃推出罐裝凈菜和功能性提取產品;積極籌劃發起“新農人聯盟”,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農村需要產業,農業需要科技,農民需要帶頭人。”她堅信“農業不是土里刨食,而是創造價值”。
如今,費琳琳的合作社已形成“一產規模種植、二產精品包裝、三產農文旅體驗”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真正實現了從田頭到灶頭的新鮮、綠色、健康鏈式高效農業。費琳琳也成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江蘇省人大代表……
春光明媚,織夢農場育苗基地郁郁蔥蔥、生機勃發,合作社2025年訂單種植已簽約超過50%。不久前,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的專家團到這里考察調研,幫助“菜園CEO”的事業“藍圖”加速落地。
“過節送花不如送我們這兒的‘菜花’!”就在剛剛過去的情人節,費琳琳蹲在田里捧著“黃金玫瑰大白菜”直播帶貨,笑盈盈地介紹這是南京農業大學助力種植的精品蔬菜。“銷量不錯!我們馬上還要與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強化對接,革新現有的冷鏈物流、包裝技術。”腳下是泥土,臉上是笑容,費琳琳身后,是無邊綠野和照進現實的鄉村振興夢。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統籌 倪敏/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