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四川、貴州、浙江、新疆、湖北……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安去過的城市,連他自己都數不清。大量的實地調研、科學研究和專項考察,都濃縮在了他精心打磨的提案中。他說,從我的專業領域出發,為國家航運水網建設建言獻策。今天(26號),我們一起走近胡亞安委員的履職故事。
記者見到胡亞安的時候,他剛從廣西百色飛回南京。這一趟,他是去調研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的建設情況。辦公室里,他一邊打開電腦,一邊說著調研多才能了解得更透徹,“ 我去現場看了情況,那是世界上最復雜的組合式通航設施,通過它來解決特有的上下游水位變幅大的問題,對全國的通航設施建設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胡亞安委員一直從事水利、水運領域前沿技術攻關、核心裝備研發和重大工程實踐。他的提案也都基于自己的專業領域,持續關注平陸運河、三峽水運新通道、金沙江黃金水道等內河水運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我希望加快金沙江下游800公里黃金水道建設,4座高壩形成的庫區航道能夠直接通航。為此我專門去實地調研過,提案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支持。去年,交通部組織了專門的會議來討論,積極推動項目的建設。”
針對近年來城市極端暴雨等災害呈多發頻發的態勢,胡亞安委員提出了有關建設面向公眾的城市自然災害風險應對體系的相關提案,并得到相關部門的答復。在他看來,北京、南京、無錫等地已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工作,但中小城市還需要大力推進極端暴雨應對工作,打通信息傳輸的“最后一公里”,“我建議建立科學精準的研判體系,健全防洪排澇工程體系,以及在城市的公共區域比如小區、廣場、公園、地鐵等位置,增設水位標志物,實時顯示水深。特別是要加強數字賦能,讓老百姓能及時發送自救信號。”
從三峽大壩到天山腳下,從平陸運河到金沙江畔,密密麻麻的行程標注著過去365天胡亞安的足跡,也正是這奔波不停的腳步,凝結成了一篇篇扎實的提案。胡亞安說:“我出差時間很長,到不同地方調研不同的課題。作為政協委員,我都是從科學普及、重大科技問題攻關這兩個方面來發聲,建言獻策,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采訪的尾聲,胡亞安委員告訴記者,接下來幾日還要繼續出差,考察各地的水利工程,以此完善今年全國兩會他將提交的提案,“國家水網、國家航道網等多網融合發展是我這次關心的議題,還有一個就是目前通航建筑物新舊不一,就它的安全管理和韌性提升方面,今年我要關注一下。”
【記者手記】
見到胡亞安委員“很不容易”,因為這是一個忙得停不下來的院士,去年的出差時間已經超過了2023年的出差總額。但這樣的四處奔波卻讓頭發花白的他樂在其中,也讓我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履職不是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踏遍山河的腳步里,守護的不僅是江河安瀾,更是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