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epSeek爆紅全球,“人工智能”毫不意外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關鍵詞之一。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但與去年相比,篇幅明顯增加,并且部署更為細化。未來人工智能將如何與各行各業融合,進而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關鍵作用?
3月7日,現代快報/現代+發起,北京青年報、羊城晚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四地媒體聯動,采訪多位院士代表委員,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建言獻策,“院士天團”為城市發展支招。
陳衛代表
“AI時代來臨,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需要培養更多計算機、人工智能、模式識別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表示,當前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陳衛說,AI技術已經在多個行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如制造、零售、金融、醫療健康等,需要繼續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拓寬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應用范圍,讓更多行業能夠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實現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未來人工智能工具的應用可能會像智能手機一樣,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僅要有這個工具,還要會用它。AI技術的發展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體驗?!标愋l說。
陳衛還提到,目前他的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大模型用于科研生產。例如,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去年設立了食品AI卓越創新班,推進食品計算和食品營養與人工智能的交叉結合?!斑@個班級通過構建以食品科學與工程為主體,以人工智能為輔助,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學科融合的交叉課程體系,為食品科研和生產培養了高素質的人才?!?/p>
“在AI時代,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視野,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讓其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陳衛指出,通過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推動行業融合、普及AI工具應用以及結合科研與生產,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迎接AI時代的到來,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快報/現代+ 記者 熊平平 徐紅艷 盧河燕 徐蘇寧 裴詩語/文 劉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