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明珠;海東海藏咽喉。兩地相距2000多公里,路雖遙遠,卻緊緊相依。自2016年無錫市與海東市確立東西部幫扶協作關系以來,兩市不斷強化人才、資金、產業、消費等領域協作合作,“太湖情、湟水意”越來越濃……
產業共進 授人以漁增實力
綠色低碳是青海經濟發展的方向,也是產業布局的風向。2023年8月,無錫高新區(新吳區)與海東河湟新區合作共建青海零碳產業園區。園區與無錫高新區、云工廠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朗新集團、無錫低碳研究院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目前,零碳產業園綠色新能源產業集群已入駐企業105家,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95.46億元,青藏高原首座零碳產業園區藍圖正在逐步展現。
隨著東西部協作的深入,無錫市新能源企業也“西飛”落戶海東。2024年5月,江蘇省無錫市亞泰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新建青海亞太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綠電高端鋁基材料項目在民和工業園開工建設。該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以上、稅收2000萬元以上,解決就業崗位100余個。
催生新業態、搶占新賽道,無錫市還在海東市因地制宜布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創新應用場景。去年9月,隨著梁溪空天產業園首個園區(紫微科技飛船智能制造基地)啟用,B300-L飛船平臺正式落成。海東市循化線辣椒空間實驗種質資源正式交接,線辣椒種子搭載飛船上天,開展誘變試驗、選育辣椒良種,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
此外,無錫市科技局積極推動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與青海大學合作共建總投資1億元的 5PFlops商用計算資源升級擴容項目,并于2024年7月10日正式啟動對外試運營。
產業發展要素在無錫海東兩地建起的產業協作之橋上流動。一個個新興產業項目落地,正助力海東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全速推進。
互助攜手 “架橋送崗”惠民生
3月1日,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2025年春風行動暨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舉辦,現場匯聚來自江蘇省無錫市等東部協作地區及省內外220余家優質企業,涵蓋新能源、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等20余個行業的8000余個崗位,采用“線下招聘+線上直播”的方式,同步開展“直播帶崗”活動,為切實解決群眾就業與企業用工問題,推動東西部勞務協作走深走實奠定基礎。
互助縣就業服務局全力推動城鄉勞動力轉移,累計舉辦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7場,吸引無錫市26家優質企業參與,提供技術員、質檢員、行政文員等崗位600余個。1月至2月,累計轉移城鄉勞動力1.4萬余人,其中通過“點對點”勞務輸出向江蘇、浙江等地輸送穩定務工人員200余人。截至目前,互助縣長期在省外務工人員達339人,覆蓋江蘇、浙江、廣東等地,人均月收入超5000元,同時聯合無錫市新吳區人社局開展權益維護、法律援助、節日慰問等活動,為外出務工人員解決各類難題,實現就業人員“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互助縣通過與無錫市新吳區人社局簽訂勞務協作戰略協議,依托新吳區企業用工數據庫和互助縣勞動力資源庫,建立了“崗位需求——技能水平——就業意愿”智能匹配模型。此外,通過校、企、地協同培養機制,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為跨省就業儲備了高素質技能人才。
聚力增收 打造富民“新引擎”
今年春節期間,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青海首個蝴蝶蘭高標準繁育基地里的蝴蝶蘭走俏市場。去年8月,無錫市錫山區幫助海東市化隆縣成功培育青海高原特色花卉蝴蝶蘭產業,引進錫山蝴蝶蘭新品種和繁育新技術,基地負責人的尚勝祥介紹,“去年從無錫市引進的第一批5萬多株、30多種蝴蝶蘭,到目前已經基本銷售完了,主要銷往西寧花卉市場,銷售量穩定,收入較為可觀。”
從樂都區的無錫陽山水蜜桃果樹引進栽培試驗項目,到濱湖區對口幫扶民和縣建成青海首家淡水魚養殖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東西部產業協作品牌越發響亮。
錫海攜手之下,海東當地六縣區的特色產業也是“百花齊放”。樂都區的勝道農業薯條工廠項目是2024年的東西部產業協作重點項目,無錫市對口幫扶海東市樂都聯絡組負責人張偉剛介紹,“項目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吸納周邊勞動力300人,帶動281戶860余人直接受益,聯動帶農成效明顯。”
海東市龍王山煙霧繚繞,鼠尾草花海夢幻浪漫,茅草屋、草泥墻、青磚路、古窯洞展現出濃濃的河湟農耕文化韻味,這里就是互助縣麻吉村的油嘴灣生態景區。油嘴灣景區2017年啟動建設,當時只有花卉觀賞,吸引力不強。2020年,無錫市新吳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60萬元,對景區進行升級改造。同時,麻吉村號召村民入股,成立農業觀光專業合作社,共同開發管理景區。
除了油嘴灣生態景區,海東市還有土族故土園、北山林場、瞿壇寺等寶藏景點。2024年暑運期間,湖南航空加密了無錫市飛西寧市的航線,為兩地旅客親密交流提供更多選擇,今年4月1日起,湖南航空還將新增無錫=延安=西寧航線。據了解,去年無錫籍游客到訪海東達23.5萬人次,增長76%。未來,無錫市還將精心組織民俗文化互展活動,聯合設計和開發文創產品,加大海東市優質文旅產品、精品旅游線路在無錫市乃至江蘇的推廣力度,讓更多江蘇人了解大美海東、人文河湟的魅力。
借東西部協作“東風”,一個個協作項目在海東不斷落地,帶動了群眾增收,促進了鄉村振興。
民生為大 拉滿百姓幸福感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民生領域一直是東西部協作的重點。多年來,無錫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辦好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拉滿百姓幸福感。
去年9月2日,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在化隆縣黃河中學初一(1)班的教室里,來自無錫市八士中學的英語老師王蘇梅給學生們帶來了“開學第一課”。黃河中學是錫山區、化隆縣東西部協作資金重點建設項目,東西部協作資金先后投入6895萬元,還有無錫愛心企業捐資30萬元解決了辦公桌椅問題。
無錫市還分批次選派專業人才,幫助海東中小學校抓專業建設、建課程資源,扎實推動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建,把智慧的種子播撒在廣袤的西部土地上。
醫療關乎千家萬戶,也是東西部協作的幫扶重要內容。去年6月,在循化縣黃河岸邊,一座建筑面積約3750平方米的婦幼保健院投入使用。醫院內,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用房一應俱全。
2024年,無錫市衛生健康委與青海省衛健委、海東市人民政府簽署《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三方協議書》,推動了“組團式”醫療衛生幫扶從單向支援走向合作共贏。通過打造特色專科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海東市各縣區的醫療衛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山海有界,情義無疆。相信在未來無錫市與海東市將攜手交出東西部協作的優異答卷,共同書寫新征程上錫海協作新篇章。
來源:無錫廣電新聞中心、無錫海東東西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