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1分鐘,手機地圖導航中的北斗定位服務平均使用4.2億次,物流單倉自動分揀系統處理3000個包裹,嫦娥六號探測器可以飛600多公里;24小時,平均超過2.7萬家企業誕生,超過8萬輛汽車下線,超過350億元商品在網上售出,超過3億個包裹快遞寄送……今天的中國,無懼風雨、穩步前行,體格更強大、實力更硬核。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與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共謀發展,這場萬眾矚目的“春之盛會”,釋放了中國高質量發展持續向“新”出發的重磅信號,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經濟前景光明的信心和力量。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就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尤其是很不平凡的過去一年,國內生產總值躍上130萬億元新臺階,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揚的增長曲線,交出了一份難能可貴、成色十足的成績單,用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唱響了中國經濟光明論。新征程上,“穩”的勢頭有效延續,“進”的步伐堅定有力,“好”的因素逐步累積,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依然加足動力、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透過兩會這扇窗口,世界不僅更清晰地聽到了中國經濟拔節成長的聲音,也感受了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動力,更進一步增強了合作共贏的信心。多國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穩健務實、科學合理,釋放出中國經濟不懼風雨、迎難而上,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鮮明信號,將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帶來更多信心與力量。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但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DeepSeek一鳴驚人、機器人舞蹈驚艷春晚,到亞冬會圣火燃動四方、電影《哪吒2》票房屢創新高,再到新春市面亮點紛呈、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產業升級……今年以來,一個個“現象級”收獲令世人贊嘆,展現著中國經濟發展向陽而興的蓬勃生機。我們堅信,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生活改善、消費升級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只要采取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把優勢發揮出來、把潛力釋放出來,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大船更好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一年春作首,奮斗正當時。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高質量發展,“穩”是基礎、是大局,“進”是方向、是動力。從春天出發,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發展的時和勢依然占優,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內需、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國正不斷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而一個堅持推動合作發展、開放發展的中國,也將以穩健、可持續的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信心、更多活力!(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