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購房補貼力度前所未有,還能在房源庫里自由篩選,我終于要在江蘇安家了。”3月11日,博士畢業的王瑞顓拿到價值20萬元的0001號“房票”,成為無錫市區首個獲得人才房票的幸運兒。12日,南京市江寧區也發布人才房票政策,為本科及以上學歷且無房的人才提供最高達12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并給予購房總價最高百分之五的優惠。這張“人才房票”,力度大、普惠人才,因其形式靈活而廣受好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于人”,一張張“人才房票”,正是地方回應人才的安居期待而推出的貼心之舉。人才是第一資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先要解決好人才在生活上的基本需求。要從安居、出行、社保等細節入手,把服務做實做細,推動人才成長與城市發展雙向奔赴。其實,地方在選人才的同時,人才也在選地方。何以感知城市“溫度”?最是細節直抵心靈。“人才房票”不僅面向“高精尖缺”人才,也惠及剛走出校園的青年才俊,一些地方通過政策杠桿,減輕年輕人購房壓力,增強城市“磁力”,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給予人才滿滿的歸屬感。一張張“人才房票”,讓“投資于人”更加具象化。
治國安邦,人才為本。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不僅要給人才崗位、平臺、空間,打通晉升通道、上升空間,還要做細做實城市公共服務。人才在付出智慧、賦能發展的同時,地方也要向人才提供貼心周到服務,于“愛才惜才”的細節實踐中,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擴大人才“蓄水池”,提升人才“水位線”。“投資于人”就是要推動資源活水流向民生等領域,將人們關注的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基本民生統籌考慮,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這個意義上講,江蘇一些地方推出的“人才房票”,不僅是“攬才”之舉,更是“投資于人”的有益探索。這也啟示我們,地方謀發展、吸引人才,可根據人才反饋和市場反應,及時調整優化政策,以“真金白銀”推動人才落地生根。
服務人才,溫暖人才,有力增強了各地的人才“磁吸力”。“雄才碼”和雄安人才智慧服務平臺上線,多種政策“一站式”申報,在人才落戶、購房、子女入學方面提供便利;溫州發出人才日“大禮包”,實施“人才安居計劃”、建設人才社區、深化外籍人才服務改革、創新開展“科技人才貸”等。各地真心愛才、傾心引才、熱心暖才,不僅促進了人才的匯聚與成長,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不論是剛出校園的青年人才,還是不遠萬里奔赴而來的外籍人才,或是跨區域流動的地方人才,都是推動創新、促進發展的“掌中寶”。讓人才手握“人才房票”、指尖點擊“服務碼”、子女教育“不憂愁”……把對人才的關愛與支持融入到每一個細微之處,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