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活化利用,讓古建筑煥發育人新活力

特約評論員/王小梅

“飛檐翹角好精致!”陽春三月,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一座四角攢尖頂的方塔引來眾多市民和學生爭相打卡。抬頭望去,它在初春的晨光里巍然聳立,翼角靈動如飛鳥展翅,檐角銅鈴隨風輕吟……文星閣——這座塵封近三十年的古建筑,在精心修繕后重新向人們敞開懷抱。

古建筑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親歷者,是中華文化歷經發展的見證。文星閣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建成后的文星閣形成了厚重的人文傳統和濃郁的學術氛圍,從文星閣下走出的文士名流濟濟稱盛,成就了“蘇州狀元甲天下”的佳話。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活化是最好的傳承。然而,歷經數百年滄桑,文星閣面臨屋面開裂、戧角下橈、梁架污染等建筑保護問題。如何讓文星閣立得穩又保留古味?蘇州大學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星閣的木構件進行全面檢查與修復,確保其穩定性。同時,針對墻體、油漆及屋面屋脊的翻新修復工作,也更注重細節處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星閣的原有建筑風貌。可以說,文星閣不僅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更展現了吳地建筑精巧秀美的獨特魅力。

中國建筑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中華文明科學與藝術的集合體。古建筑的保護不僅僅是對建筑本身的修復,更是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傳承。如今,桂香殿被改造為長洲縣學博物館,因地制宜設計室內布展,彰顯了文物古跡“正大博雅”的厚重底蘊,也讓文物古建在新時代煥發育人活力。

古建筑是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漫步在黃山市屯溪老街,古色古香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徽派建筑,人群涌動,一幅“流動著的清明上河圖”躍然眼前。在廣東省佛山市,許多歷史建筑在有效保護基礎上得到合理利用,既留住文化記憶,又展現時代風采。如,有著百余年歷史的武館鴻勝館,如今成了歷史專題紀念館,展示佛山蔡李佛拳,講述佛山的武術文化;廣東粵劇博物館,原來是一座舊祠堂,現在成為展示廣東粵劇文化起源和發展的窗口……

建筑既是承載人類精神文明的容器,也是丈量人類精神文明的尺度。從建筑與人的互動關系來看,人通過對建筑環境的塑造,給人自身的居住生活帶來了陰陽調和、愉悅舒適的身心歸屬;同樣,圍繞建筑所產生的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也同時在人倫層面塑造和規范人的行為。中國人在建筑中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參天地、贊化育”“因其地、全其天”的環境觀;探討人與物的關系,在建筑中提出“卑宮室”“重民生”的物用觀;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建筑中提出“陰陽樞紐”“人倫規模”的禮制觀;探討人與自我的關系,提出“禮樂復合”的居住圖式。作為物質文明的一種重要形式,古建筑從制度、行為、精神上,直接參與塑造人類文明。

中國建筑文化是中華文明完善的“語言符號”表達系統。可以說,中國古代建筑和漢語一樣,豐富而深奧,不僅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文法”,更具有“語言符號”“藝術形象”“文化意境”等多層面表達。璀璨的中國建筑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中耀眼的文明成果,是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載體之一,期待有更多古建筑在盡顯建筑精巧秀美的同時,更好地發揮育人新活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