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方能江河安瀾。4月1日,記者從江蘇省水文局獲悉,汛期將至,江蘇用好汛前寶貴窗口期,全力迎戰防汛大考,構建完善覆蓋全域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為護航江蘇“經濟大省挑大梁”水安全提供堅實水文支撐。
高空之上,水利氣象攜手,25部測雨雷達組網運行,8部正在建設,50公里觀測間距將“云中雨”盡收眼底。
雨滴落地,4331處雨量站數據在水文和氣象部門之間實時互通共享,每24平方公里一站點追蹤“落地雨”。
河湖沿線,5000余處水文站點動態把脈“江河水”,359個報汛站完成信道升級,154個基本站實現雙套測流,依托北斗衛星實現“斷電不斷訊”。
江蘇充分運用建成上線的防汛抗旱預警調度智慧決策系統,錨定“預報預警”目標,奮力邁向“預演預案”,“三道防線”已成為江蘇水文支撐水旱災害防御的最大底氣。
測雨雷達協同組網,前瞻捕捉“云中雨”
測雨雷達,是“第一道防線”的核心組成,通過監測云中雨勢演變,捕捉降雨生成軌跡,為洪水預報搶占先機。在氣象與水利部門的協同攻堅下,江蘇省測雨雷達建設按下快進鍵,雙方各司其職、共建共享。
測雨雷達及數據處理方面,由省氣象部門牽頭,規劃建設33部X波段測雨(天氣)雷達,實現覆蓋全省的測雨雷達網絡。應用系統建設方面,由省水利部門實施,基于全省水利統一應用平臺,研發面雨量監測、臨近預報和致災暴雨告警預警應用服務,接入流域區域預報模型,實現“云中雨”監測預報并延伸產匯流及洪水演進預報。
截至2024年底,25部測雨雷達已建成上線,均獲得中國氣象局氣象專用技術裝備使用許可證。水利和氣象部門建立數據專線通道,雷達回波組網監測成果接入省水利廳統一數據平臺,精細化格點雨量監測產品及短臨預報產品全面共享。預計2025年底,33部測雨雷達全部上線,雷達組網間距將達50公里,實現省內中小河流和水庫上游匯水區覆蓋監測,省內區域滿足要求。
成效顯著,再謀新高。“十五五”期間,水利氣象兩部門將協同增建7部雷達,合力構建覆蓋全域的40部測雨雷達監測體系,屆時全省雷達組網間距將優化至40公里級,實現監測網格再加密、精度再提升。
監測站點持續加密,實時追蹤“落地雨”
雨量站與水文站,是捕捉“落地雨”、把脈“江河水”的核心防線。依托既有站網基礎,江蘇持續優化雨量站網密度,提檔升級水文站點能力。從城市到圩區,從骨干河道到重點湖庫,這張監測網正以更密布點、更快響應、更強保障,為洪水預報筑起堅實的地面基石。
打基礎、利長遠——
江蘇水文緊扣“織密第二道防線”“補齊第三道防線”目標,按照《江蘇省水文站網規劃(2022—2030年)》要求,統籌水文站網分布、密度、功能,組織實施省水文基礎設施工程、省水文測報能力提升工程、省國家基本水文站標準化改造及應急監測能力提升工程等項目,補充完善雨量、水位、流量等監測站點,累計新改建水文站1048處、雨量站302處,通過專線逐時共享氣象部門1893站氣象雨量站數據,實時在線4331處雨量站。
測得到、報得出——
強化極端天氣和超標準洪水水文設施測報能力,新建水文站點均采用自動監測方式。在南京、無錫、蘇州、南通等地試點推進微波鏈路測雨技術,實現對城區降雨的全覆蓋、高精度監測。對2000余個水文站點的通信終端進行升級改造,重要站點配備北斗衛星通信,實現“公網+衛星”雙通道報汛。配備便攜衛星站5個、北斗終端28個、衛星電話34套組建通信網絡應急保障,實現應急監測現場數據采集及實時回傳。
聚重點、補空白——
2023年主汛期前,為及時掌握全省重點塘壩實時水雨情信息,江蘇水文緊急加密建設重點塘壩水雨情監測站點350處,并在汛期塘壩汛情預警、險情處置提供了實時水文信息支撐;2024年汛前,為進一步落實洪水期間圩區限排管理責任,實時掌握圩內外水位情況,江蘇水文緊急組織建成282個圩區水位站,在科學調度圩區水量、精準服務圩區防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底,全省實時雨量站密度平均每站已達24平方公里,水文站實現全省骨干河道、重要湖庫水體、市際行政區界斷面全覆蓋。全省近1900個國家級氣象臺站及區域自動站小時雨量實況觀測數據落地存儲,專線接入江蘇省防汛抗旱預警調度智慧決策系統,數據資源不斷豐富。
智慧大腦科學分析,精準預判“江河水”
2023年起,為加快打造“預報精準、預警超前、預演仿真、預案靠實”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江蘇省水利廳黨組著力構建全省統一的“5+5+3”防汛抗旱預警調度智慧決策系統,推動省內5大流域片區、5項防洪重點任務、3類信息化建設的數據在統一平臺實時交互。江蘇水文負責編制方案,構建總體框架,夯實數據底板,集成水利業務應用,統一展示“四預”成果。
久久為功,終見其效。“云中雨”被氣象雷達率先捕捉,“落地雨”被雨量站點實時追蹤,“江河水”被水文站網動態感知,“三道防線”層層遞進,貫通“降雨-產流-匯流-演進”鏈條,各類數據在“5+5+3”系統中交匯融合,讓調度指令跑在洪峰前頭。
2024年7月上旬,江蘇省沂河、沭河接連出現兩次編號洪水,南四湖、駱馬湖水位持續攀升。江蘇省防汛抗旱預警調度智慧決策系統首次亮劍——“三道防線”驅動沂沭泗河流域干支流重要站點和大型湖庫洪水預報分析逐日滾動,及時發布水情預測預報信息,提前1天準確預報臨沂站洪峰流量6900m3/s,與實測流量相差10%,為預判沂沭河洪水調度,預降駱馬湖、石梁河水庫水位,騰容迎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7月16日8時至17日7時徐州市累計雨量超100mm站點26處。目前,雷達降雨回波主要位于徐州、宿遷及淮安一帶,向偏東北方向移動。”2024年主汛期,這條告警信息一經江蘇水文發出,由省防指統籌安排,剛剛經歷強降雨的徐州水利部門迅即調配防汛力量和資源,聚焦主城區和水庫塘壩集水區。
及時準確的告警信息,來自水文部門24小時監視,依托的是“第一道防線”共享的高頻次雷達拼圖和臨近降雨預報產品。利用共享數據池,對照告警標準,江蘇水文可以在汛期逐小時滾動開展設區市主城區、水庫塘壩集水區局地短歷時暴雨監視告警,為城市防洪排澇和水庫塘壩安全度汛提供預警支撐。
今年汛前,江蘇水文還將牽頭開展預報預警模型率定驗證和性能優化,在全省范圍內分片區組織專班,推進系統功能驗證和優化,以期在今年汛期發揮更大效用。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
通訊員 陸葉 侯寧寧 馮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