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風口,民營經濟正展翅翱翔于綠色轉型的蒼穹。泰興市搶抓機遇,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光伏電站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革新,既破解了能耗瓶頸,又激活了生態效益;這座蓬勃發展的城市正以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為長三角民營經濟綠色發展留下鏗鏘注腳。
能源結構優化,光伏電站建設引領低碳轉型
在泰興經濟開發區,工業廠房頂部的藍色光伏電板成為一道獨特風景線。去年年初,宏大特鋼建成了1.37兆瓦光伏電站,平均每天發電5000度,嘗到甜頭后,企業又上馬了二期3.78兆瓦光伏電站,目前已經并網發電,企業也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2024年發電量在600萬度左右,我們全年的用電量在480萬度,產生的經濟效益比較明顯,而且可以減少碳排放3500多噸。”該公司動力車間主任盧華付介紹。為推動企業向綠色化轉型,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有限公司大力實施節能環保優先戰略,引進并實施能源管理體系,推進主力裝備升級換代,在節能環保領域動作頻頻。“公司將系統推進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等5個方向轉型,適時推進余熱回收項目,實現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永明說。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創新破解行業痛點
走進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熱法再生系統通過篩分、磁選、破碎和焙燒等工藝,將鑄造廢砂轉化為再生砂。“舊砂作為危廢進行處理,不僅僅要增加危廢處理的費用,同時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我們這條再生系統安裝、調試完之后,實現了舊砂的100%回用。”該公司智能車間主任黃金亮說。
江蘇同輝綠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同濟大學博士團隊創建的企業,專注綠色新型建材研發,主導產品預應力疊合板在長三角地區市場占有率領先。100平方米的預制疊合樓板相較于現澆樓板,在材料消耗上可節省鋼材525千克、水泥650千克,同時減少用水量1350千克,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完成了多建筑場景及項目的免模板免支撐應用,綠色環保節省綜合成本,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未來,我們將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致力成為產品開發者,技術普及者和行業引領者。”該公司負責人張浩說。
政策精準賦能,政企協同構建綠色生態
民營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在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過程中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擦亮民營企業發展的綠色底色,不僅需要企業“努把力”,也格外需要外力“推一把”。泰興市以“打造綠色發展標桿城市”為目標追求,專門配套4000萬元“真金白銀”,激發企業轉型升級內生動力,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重點耗能企業開展“一企一策”節能降碳專項診斷。“十四五”以來,泰興市已實施節能降碳診斷改造項目136個,通過節能降碳改造、淘汰低效落后等方式,累計節能降耗約49.7萬噸標準煤。截至目前,泰興市已創成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綠色工廠10家,省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綠色工廠39家。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從企業探索到集群共振,泰興的綠色轉型之路印證了綠色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非零和博弈。當政策紅利激活民營企業創新動能,當循環理念重構產業邏輯,綠色發展不僅擺脫了“成本中心”的標簽,更成為當下價值創造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