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動員部署會4月1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并同步舉辦湖北省專場招聘活動。全國工商聯、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預計將在全國上百個城市的千余所高校聯動開展系列活動,組織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一邊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需要更廣闊的舞臺,一邊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要讓民營企業與高校畢業生“雙向奔赴”,民營企業得到想要的人才,高校畢業生找到期待的工作,從而實現“企業想招、畢業生愿去”的雙贏局面。
民營企業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在我國就業格局中持續發揮著“穩定器”作用,成為吸納就業、保障民生的關鍵力量。有研究發現,如果成功創辦一家民營企業,那么平均每個民企吸納就業的人數將達到10個至12個人。目前全部經營主體中,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700萬戶,占企業總量接近92%,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這幾年的《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近五年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個體就業的比例較為穩定,2019至2023屆該比例保持在51%~54%之間,2023屆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個體就業的比例最高,達到了54%,即每兩名本科畢業生中就有一人選擇民企就業。今年我國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穩就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樣背景下,提升民營企業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吸納能力,格外重要。
高校畢業生是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民營企業發展的希望在于創新,而創新的希望在于高素質人才。隨著民營經濟不斷向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拓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從簡單的體力勞動向高技能、高素質的知識型、創新型勞動轉變。高校畢業生知識面廣、可塑性強,成長快、潛力大,對最新的技術和市場趨勢多有了解,其加入有利于企業人才梯隊建設,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思路,有助于企業新業務拓展及實現轉型升級。有關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端設備制造業等典型的高新技術行業,成為本科畢業生職業發展的主要選擇。隨著高端制造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持續擴容,民營企業將成為高校畢業生實現職業價值與技術創新雙重目標的“新賽道”。
提升就業供需匹配度。當前,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僅看重“專業對口”,還看重其“動手能力”。高校畢業生在正式參加工作前積攢一定時間的實踐經驗,解決動手能力差、實踐水平低的問題,既有利于更好理解課程知識,又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實現真正的高質量就業,就要讓大學生的培養與企業的需求更加對口。應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采取訂單式培養、定向式培訓等模式,幫助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讓高校畢業生入職后能夠展現出更高的成熟度。強化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高??蒲谐晒蛎駹I企業轉化,助力形成產業技術研發協同生態。
民營企業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畢業生主動選擇民營企業,促進“雙向奔赴”,破局“民營企業人才匱乏”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矛盾,就能推動實現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達成“兩全其美”的效果。(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