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引流”,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4月5日,春光明媚,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紫金山下紫山村里的各類非遺工坊,邀請游客體驗制作技藝。
沿山間小路經過紫山村,陣陣中草藥香撲面而來,游客們循著香氣走進曹氏香包藝術工作室。工作室里擺放著多套研磨工具,針包布面一應俱全,不少游客饒有興趣地體驗手工香包制作。工作室負責人井秋紅邊縫制香包邊向游客介紹:“‘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入春后村里家家習慣自制香包防感冒、抵御蚊蟲,香包的縫法跟縫被面一樣,并不復雜。”
“福袋花餑餑寓意代代有福,壽桃寓意健康長壽,今天我們就用不同顏色面團學著制作這兩款花餑餑。”徐杰非遺藝術館內,銅山區花餑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巖在為游客講解花餑餑制作技巧。參與者將不同顏色的面團揉捏出不同造型,放入鍋中蒸熟,20分鐘后就能帶走親手制作的花餑餑。
紫山村是清代學者張竹坡的故里,村內還留有清末民國時期書法家張伯英的故居,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紫山村改造村民閑置房屋,引入10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設工作室,著力打造紫山藝術村落,煥發傳統村落新生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彤 通訊員 周楠 柳明揚 李春元

春季促銷,人氣旺帶動消費火
4月4日,宿遷市宿城區萬源西巷櫻花大道,粉白相間的櫻花如云似霞,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賞花之余,游客來到不遠處的楚街,一邊逛街一邊感受楚漢風韻。
依托萬源西巷櫻花大道和楚街特色街區,古城街道持續推出“賞花季”“‘櫻’式圖書漂流”“購物節”等活動,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創新消費市場供給。“來這里賞花逛街,吃喝玩樂購都有,這個假期可太美了!”游客王晗說。

昨日,游客來到蘇州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踏青賞花。 杭興微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清明假期,宿城區匯集中心城區重點商家、品牌、老字號,涵蓋家電、百貨、餐飲、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打造“春紛新聚場”“微型展銷中心”等豐富多彩的春季促銷活動,人氣旺帶動消費火,假日經濟活力持續釋放。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市場銷售持續火熱。“趁著假期給新房選購了家電和家具,趕上政府補貼真劃算。”市民曾陽高興地說。連日來,由宿城區商務局、古城街道牽頭組建的“惠民先鋒隊”聯合居然之家、月星家居等消費場所,在轄區重點商住區域開展“煥新惠民 悅享生活”主題促消費行動,推出家電、電動車、家具三大品類“以舊換新”服務,通過折價補貼、新品直降等組合優惠,實現惠民利企雙向賦能。
今年以來,宿城區推出一系列促消費、惠民生政策舉措,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信心。該區舉辦“嗨購宿城·新春煥新惠民汽車消費季”,開展購車抽獎活動,最高10萬元;聯動金鷹購物中心、吾悅廣場、大潤發等商業綜合體投入1500萬元,舉辦“靈蛇迎春 惠享宿城”主題促銷超百場,重磅推出500萬元汽車消費券,全面疊加國家、省汽車以舊換新優惠,推動消費活力持續攀升。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史偉

廟會人潮涌 古鎮春意濃
“小板凳,純手工打造,結實耐用!”“來哦,來哦,開心套大鵝,套著哪個給哪個!”“鮮榨橙汁,維C滿滿超養顏,不甜不要錢!”…… 4月4日,連云港市海州區南城清明廟會人潮涌動。在2.1公里長的新大街上,1000余個攤位涵蓋特色美食、日雜百貨、農具花卉、非遺產品等,攤主們的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眾多市民和游客邊逛邊吃邊玩,煙火氣撲面而來。
南城是一座有著1500余年歷史的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每年清明前后都會舉辦清明廟會。今年的廟會還特別增設舞臺展演區,淮海戲、西游書場、折子戲等讓戲曲愛好者目不暇接。“孩子們去趕會了,我坐在這兒聽聽戲。”家住附近的陳奶奶說,小時候跟著父母一起來趕清明廟會,買份糖糕、涼粉,再買點夏天的衣服,每次都很高興,現在想買啥很方便,但還是喜歡來趕廟會。買把鐵锨,扯條床單被罩,抓兩只小雞,拎只大白鵝,抑或是打包點特色小吃……趕清明廟會的人很少空手而歸,大家總能遇到心儀的東西。
“東大街46號民居原為武氏宅院的局部,是南城著名的號稱99間半的大型住宅建筑群。”在南城街道46號古民居里,連云港市文物保護學會副會長劉洪雨通過直播鏡頭帶市民游客“云上逛廟會”。今年的南城清明廟會從4月3日開集,為期4天。據統計,清明節當天,廟會客流量達9萬人次,線上參與人次超過5萬。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趙芳

“去政府大院停車吃飯”揚州持續7年“花式寵客”
清明小長假期間,揚州持續迎來客流高峰。4月5日上午10點,來自安徽滁州的張女士夫妻倆帶著娃把車停進了揚州市政府西大院,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來揚州的體驗感太好了。”張女士說,在網絡上看到市政府大院可以停車,自己也來試試,沒想到不僅有志愿者幫忙引導,衛生間也可以使用,現場還準備了熱水、旅游攻略等,游客想要的全都有。
臨近中午,游客們聞著香味在政府食堂排起了隊。“在網上看到很多好評,特地來吃飯。”來自廣州的游客林先生一家開心地享受著美味的淮揚味道。餐廳里干凈明亮、井然有序,打菜窗口上方的電子屏幕上各種菜品一目了然,今年在打包臺旁邊還增加了備用寶寶座椅。記者看到,菜品既有地方特色菜也有時令菜蔬,春筍燒鮰魚、馬蹄獅子頭、香椿炒雞蛋等諸多菜肴香氣撲鼻,時令小吃青團也受到游客熱捧。揚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強告訴記者,“我們也在不斷更新菜單和服務,希望游客能品嘗到最新鮮的揚州味道。”
為游客提供停車和餐飲服務,揚州市政府已經持續7年“花式寵客”,大大緩解了旅游旺季游客需求與接待能力之間的矛盾。7年前揚州創新推出這一舉措,如今,“節假日去政府大院停車吃飯”已經成為揚州閃亮的城市品牌。“我們收到很多游客的點贊,網上也有很多帖子夸贊揚州,讓我們倍感溫暖。”揚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馮龍慶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單位主動對外開放停車場,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務隊伍,在有限空間內拓展無限誠意,這就是熱情好客的揚州溫度。”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晶

“春日經濟”勃發,釋放別樣春光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清明時節,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天地清明,草木發華,既是人們緬懷先輩、寄托哀思的重要時刻,也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春光的大好時機。
千百年來,一代代中國人在清明節慎終追遠、祭掃祖塋的同時踏青賞花、出游采風,并衍生出插柳、蕩秋千、食青團等民俗傳承至今。今年清明假期,全國出游人數同比漲幅明顯,短途自駕、賞花踏青、國風拍照成為熱門關鍵詞。某平臺數據顯示,踏青、采茶、春日游園等與清明節相關的傳統文化節俗體驗搜索熱度同比增長75%,“踏青賞花”相關主題詞的搜索熱度同比上漲46%。

昨日,游客在鹽城大豐荷蘭花海景區賞花游玩。 楊素平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放眼當下,江蘇各地結合踏青賞花、節氣文化體驗等,精心策劃“賞花+”“民俗+”等文旅活動,成為“春日經濟”新的增長點。有的博物館推出節日民俗情景劇表演、古詩詞賞析以及植物拓印等互動環節,吸引游客參與;有的景區推出民俗體驗,游客可穿漢服簪柳枝、行古禮祭掃、執素箋寫追思;有的地方推出“空中賞花”,解鎖賞花經濟的新玩法……一系列體驗感拉滿的“春日儀式”,推動節日與節氣相結合,文化與習俗相交織,讓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與創意十足的時代氣息不斷融合。
今年3月以來,各地“賞花經濟”“春日經濟”持續升溫,展現出文旅產業拉動消費的巨大潛能。清明假期再次展現出文旅消費的滿滿活力,消費市場持續保持旺盛態勢,并在傳統消費的基礎上,涌現出更多元的消費熱點,體現出更多體驗感、參與感、互動感。
小長假撬動大市場。透過清明小長假,可以看到我國文化消費的強勁勢頭,看到旅游消費的靈活多樣,看到消費市場的勃勃生機。假日經濟是觀察我國經濟質效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我國假日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方式日益多樣,顯現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堅實產業基礎,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韌性和潛力。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特別強調,要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壯大假日經濟,必須進一步圍繞消費供給的多樣性來做文章。
萬物復蘇疊翠青,日暖風和踏歌行。春天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消費回暖、萬物向暖,順應消費節奏,適應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順勢而為,“春日經濟”必將煥發更多生機活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魏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