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隨著江蘇各地自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各地的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
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袤的灘涂濕地上一群群麋鹿正在悠閑漫步。一頭初生的小麋鹿滿眼好奇地跟隨母鹿,腳步歡快而輕盈,為這片濕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鹽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長解生彬說:“目前是4月份,也是麋鹿的一個產仔高峰期。我們重點加強對母鹿的跟蹤監測,確保麋鹿種群能夠順利地產仔?!?/p>
保護區野外麋鹿數量目前已增長到3553頭。隨著麋鹿種群數量持續增多,保護區也有計劃地開展麋鹿遷地保護實驗,陸續向北京、內蒙古、青海、湖南、福建等多個省份和城市輸送麋鹿。從“單一保護”到“生態共建”,讓麋鹿種群最強壯的優良基因在全國“開枝散葉”。
隨著長江江豚進入繁殖季,泰州靖江開啟了江豚的最新調查。8日上午,調查隊行船至江陰大橋往下500米左右的江面時,發現了十幾頭江豚的蹤跡。江豚的“活躍”,也印證了長江靖江段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魚類資源明顯提升。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數據顯示,目前全省被發現的物種數已更新至884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76種。得益于“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沖區等生態工程產生的積極效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物種棲息生境不斷恢復,生動展現了“天上有鳥、水中有魚、林中有獸”的美好畫面。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記者/田遠 供片臺/泰州臺 連云港 東臺臺 大豐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