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氣象臺4月11日上午發布大風黃色預警、海區大風黃色預警——
大風黃色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和氣旋共同影響,預計11日后半夜到13日白天,南京、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和蘇州地區將出現8—9級陣風,江河湖庫及近海海面將出現9—10級陣風。
海區大風黃色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和氣旋共同影響,預計12日到13日白天,連云港海區、鹽城海區和南通海區將出現9級以上陣風,其中12日白天鹽城南部海區和南通海區風力可達10—11級。
此次大風天氣持續時間長,預計從11日夜里持續至13日,影響范圍廣,致災風險高。
省應急管理廳(省防減救災辦)、省氣象局發布提醒:大風天氣影響期間,請遠離廣告牌、塔吊、臨時圍擋、危舊房屋、簡易工棚、看護房等,注意高空墜物,關好門窗,減少外出,保護自身安全。
針對即將到來的暴雨大風天氣,各地突出重點領域,嚴密細致做好防范應對工作。
南京市氣象臺2025年4月11日14時50分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受較強冷空氣和氣旋共同影響,預計今天夜里到13日,全市各區大部分街道(鎮)將出現陸上7—9級、水面8—10級的大風。
根據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大風黃色預警信號,為保障運營安全,南京地鐵發布提醒,將視風速和災害影響等情況,對可能受影響的地面及高架區段采取臨時限速、停運等措施。
據南京海事局消息,目前長江南京段已啟動大風Ⅳ級防御響應,11日12時開始,對下行目的港江陰以下所有船舶實行交通管制。
南京海事局接到相關氣象信息后,立即通過VHF、微信群、海巡艇現場等方式持續播發極端天氣預警信息,累計對1600余艘次船舶進行點對點提醒,要求落實防范措施;加強應急力量預置,協調現有應急拖帶消防船、清污、打撈等各類船艇30余艘在一線駐守;針對轄區旅游船、客汽渡船舶、港內交通船等涉客船舶加強宣傳和檢查,督促提前做好防范,“長江傳奇”“長江之戀”旅游客船今日夜航及明日班次暫停。
截至目前,已停止轄區所有水上施工作業,組織人員和船舶撤離,落實大風浪應對措施。南京海事局已動員和協調轄區各類應急力量全面投入應急待命狀態,海事執法人員24小時待命。
根據太湖湖區氣象信息,4月11日下午多云到陰,夜里轉陰有陣雨或雷雨,東南風4—5級,明天轉西北風6—7級陣風8—9級,水面陣風10級。
下午4時,無錫發布太湖(無錫)封航公告。2025年4月11日15時起太湖實施封航,禁止船舶進入太湖湖區,禁止有關船舶進入太湖湖區航行、作業,在湖區的船舶及時返(進)港避風,做好應急防范工作。
除了太湖封航,無錫多部門迅速行動筑牢“安全防護網”。無錫市交通運輸局提前部署、迅速安排交通領域應對工作,全面研判本次大風天氣對交通運行的影響,強化落實、動態調整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公路中心提前組織養護人員對沿線標志標牌、護欄等安全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加固,確保大風期間穩固可靠。
鐵路無錫站加強風險研判,強化預想預警,制定落實防范措施。嚴把接發列車安全關,杜絕盲目冒險放行列車進入涉險地段。落實停留車輛防溜規定,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做好補強防溜措施。
據交警部門測算,無錫全市約有30余個點位易積水。針對這些點位,指揮中心值班民警將在11日夜里至12日白天,通過視頻監控反復排查。除了常態化標注的點位,隧道、公鐵立交下等較易積水處,會有視頻巡檢+一線民警現場巡視,了解積水情況。若雨勢較大、來不及清理積水,路面民警將放置提示標志,提醒行人繞行。
無錫地鐵線網46個地鐵新線項目連夜備戰突發惡劣天氣,項目一線管理人員直奔現場,就臨建及圍擋加固、便道雨污管通暢、大型設備管理、防汛物資準備進行巡查。
蘇州地鐵提前開展各項防范措施,摸排防汛應急物資,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組織排查區間水泵、浮球以及應急水泵的狀態。提前安排好防汛搶修車輛,相關應急搶險工器具提前裝車,提高搶修出動效率。車站將防淹擋板、沙包等防汛物資擺放在出入口位置,隨時做好搶險準備。
蘇州公交提前部署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公交集團吳中公司提前制定大風天公交應急接駁預案。一旦遇到道路積水、樹木倒落等突發情況,公司將靈活調度線路,迅速實施繞路改道等應急措施。
蘇州高新區城管部門加強巡查,消除隱患。成立38個檢查組,出動378人、車輛99車次、巡查設施和場所424處。此外,向商戶、施工單位宣傳大風天氣安全防范知識,發送安全提示短信,督促戶外廣告及店招標牌設置主體自查設施安全、做好加固措施、排除隱患。
泰州市按照大風天氣防范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會商研判,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氣象災害應對提示單,在電視、戶外廣告、應急廣播、微信、網絡媒體向公眾針對性發布預警預報和防災避災信息。公安、自規、住建、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文旅、應急、海事等部門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指導督促主管行業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嚴防事故發生。
鎮江市發布大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提示單,各級、各行業領域針對性落實防范措施;提級預警響應,啟動重大以上災害預警響應機制,通過電視、廣播、微信、微博、應急廣播及短信(全網發布)等各種傳媒,將應對大風天氣災害風險傳到每一位市民,積極、科學做好自我防范工作;全市所有專業救援隊、社會救援隊落實值守備勤制度,保持通信暢通,確保隨時聯得上、拉得出、應得急;各級各領域嚴格應急值守制度,帶班領導、值班人員24小時在崗值守,確保第一時間接報災害事故信息、第一時間調度應急救援力量、第一時間科學處置,最大可能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整合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盧曉琳
來源 南京、無錫等地官方發布,泰州、鎮江等地應急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