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常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大數據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勾勒出常州公物倉的運行脈絡——主城區某街道剛入庫的12臺筆記本電腦,瞬間被常州市委組織部“秒殺”;常州經開區某國企掛網的空置房產,正在對接3家有需求的企業;一批辦公家具從武進“出發”,調運至滆湖水域專屬網格武進指揮中心,這是區級公物倉與省級機關跨層級聯動調劑的“第一單”……
“資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歸集物資多而雜,如何安排好每項資產,是重中之重。
在常州,一場國有資產管理的創新實踐正悄然改變著資源的命運。覆蓋常州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全口徑公物倉管理模式,通過制度重構與數字化賦能,讓長期閑置的資產“流動”起來。
在常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實體公物倉內,記者看到,貨架上的辦公設備、會議家具分類整齊,每件資產都貼有專屬二維碼“身份證”,掃碼即可追溯全生命周期信息。倉庫管理員介紹,資產入庫前需經過清潔檢修,確保“即調即用”。平臺還能智能分析供需,自動推送適配資源。
對于使用者而言,公物倉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更是理念的轉變。常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工作人員繆承霖對此深有體會。前段時間因工作需要,工作人員臨時急需50余臺電腦和打印機,若按傳統流程采購至少需一周;通過公物倉平臺提交需求后,第二天設備便調配到位?!皬摹I資產’變成‘借資產’,直接省下幾十萬元?!笨姵辛馗锌?。
如今,登錄平臺“淘”資源已成為許多單位的日常習慣,管理員們戲稱這是“資產淘寶”——一臺打印機可能輾轉服務過三個部門,一套會議桌椅或許見證過五場重要會議。這種共享模式,讓“物盡其用”從口號變為現實。
作為全國首批公物倉創新試點城市,常州以“虛擬+實體”雙軌并行模式打破資產壁壘,構建起市、區、鎮、村四級聯動機制。過去,資產分散在各單位的“孤島”中,有的設備閑置多年積灰,有的部門重復購置浪費資源。如今,通過出臺“兩辦法一細則”基礎制度,常州將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閑置、儲備及罰沒資產統一納入公物倉,依托數字化平臺串聯起全市700余個虛擬倉與1.2萬平方米實體倉,形成覆蓋全域的調劑網絡?!耙慌_電腦從街道入庫到被市級部門調用,最快僅需半天?!背V菔袡C關事務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凌潔說。
今年,常州公物倉迎來關鍵升級——近100家國有企業資產將接入平臺。國企的加入如同“源頭活水”,既能將廠房等“重量級”資產納入資源池,又能滿足國企重大項目中的臨時需求,形成雙向驅動的增效格局。比如,某國企承接新項目時,通過公物倉快速匹配到閑置資產,既可以避免重復采購,又可以縮短籌備周期。
這場改革帶來的效益正在持續釋放。截至目前,常州累計調撥資產4950件(套)次,節約財政資金近1億元。凌潔透露,下一步,將探索公物倉與政府采購、預算管理的深度聯動,進一步打通資源循環鏈條?!拔覀兊哪繕瞬粌H是提升資產使用效率,更要讓每一份國有資源釋放最大民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