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徐州積極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通過政策創新、數字賦能等舉措,在電商產業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農村電商有效激活縣域經濟。睢寧縣沙集鎮家具電商年交易額超百億元,“沙集模式”成為全國樣板;賈汪區馬莊村成立香包合作社,線上線下有效拓寬了銷售渠道……徐州積極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建設標準化廠房和金融政策等支持,為電商主體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村民在家門口實現靈活就業。
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物流體系同步升級。徐州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健全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等工作,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水平,為農產品“走出去”創造更好條件。同時,與主流電商平臺緊密合作,加強電商賦能產業,助力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徐州還持續深化農村電商發展,積極推進農產品全鏈條數字化改造,賦能產業發展。通過政策、技術與市場的驅動,徐州正以電商為紐帶,書寫鄉村振興的“數字答卷”。
睢寧沙集
創新加速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郝力 武佩劍 通訊員 魏青
“泰國進口的橡膠木,實木實心!”“這款有胡桃色,選25號鏈接。”4月14日下午,在江蘇繁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抖音直播間,主播向網友展示一款化妝柜,彈幕不斷彈出咨詢信息,后臺訂單量持續攀升。
“我們不能再走老路了,必須求新求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站在自家近2000平方米的直播展示大廳里,江蘇繁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杜祥宇說道。作為一名90后創業者,杜宇祥返鄉創業已有十年,他深知電商行業瞬息萬變,唯有不斷轉型升級,才能在電商浪潮中勇立潮頭。
眼下,睢寧沙集這個“電商家具第一鎮”正在上演一場華麗轉身——從“拼價格”到“拼智能”,從“貨架電商”轉向“直播帶貨”,從“國內市場”拓展至“海外市場”,沙集電商以創新為引擎,跑出了轉型升級加速度。
徐州東松偉業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志勇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引入了機械臂,生產線實現了半自動化。目前,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通過天貓、京東等平臺進行線上銷售,自公司成立以來,已銷售近10萬套自動升降桌。”
“近兩年,我們嘗試直播電商的新模式。”杜宇祥說,“目前,我們有3個抖音直播間,每天從上午8點到晚上12點不間斷直播,主播每天輪換直播4小時。”
杜宇祥表示,直播電商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增強了品牌黏性。“通過主播專業的產品介紹和互動,消費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家具的材質、特點和使用場景。”
“目前,單個抖音直播間平均每天下單20單,營業額2萬左右。”杜宇祥補充道,“每年從11月到次年3月都是旺季,雖然目前是淡季,但我們對今年的6·18充滿期待,希望能夠有所突破。”
“我們的產品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售賣,現在平均每天的網銷量在200單左右。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轉型升級,嘗試開展出口東南亞的業務。”睢寧夢安柔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沙俊永介紹說,“我們一共3條生產線,每天8小時即可生產400張床墊,產能充足。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向東南亞發送了10個集裝箱,每箱700張床墊。”
截至2025年4月,沙集鎮已聚集電商家具類相關生產企業900余家,網店1.35萬家。2024年電商家居產業銷售額140億元,在全國縣域排名第五位,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
銅山馬坡
“叮咚”聲里的致富路
本報記者 胡明慧
“叮咚、叮咚……”4月14日上午10點,在銅山區馬坡鎮拾段村村民楊延威家中,接連不斷的淘寶訂單,讓他又忙碌起來。“100個玻璃噴壺的價格是600元,如果購買2000個,優惠后的價格是……”短短幾分鐘,訂單成交,家人們熟練地備貨、打包,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楊延威從事淘寶電商已有7年,2018年在家開始了電商創業。從白酒瓶、醬菜瓶等各式各樣的玻璃瓶銷售,到玻璃噴壺、蠟燭臺等產品的一件代發,慢慢打開了國內市場,訂單從一兩單到現在的一兩百單,年銷售額200余萬元,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夢。
“鎮里會定期組織電商培訓,鄰居們也會互相分享運營經驗,在村里做電商很方便。現在我們村委會還發布‘鄉村電商合伙人’招募令,無門檻、零投入教你學會干淘寶,只要你想干,就有人教你!”楊延威說道。
在馬坡鎮從事電商的人員約15000人,在淘寶、天貓、京東等注冊各類電子網店6500多家,戶均年利潤額20萬—100萬元。近兩年,馬坡鎮不斷布局中高端電商平臺,構建產品差異化營銷體系,進一步豐富“一件代發”品目品類,不斷提升馬坡大“云倉”代發影響力。
來到九段玻璃園區,到處一派繁忙景象。“今天貨柜是65立方的燕窩瓶25噸15萬只,貨值12萬元,準備發往印度尼西亞。我平常主要做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外貿平臺,我懂些英語,平常客戶都是自己談。”九段村村民李紀波主營國外市場,銷售的化妝品瓶主要銷往越南、印尼等國家,年銷售額500萬元左右,利潤在10%左右。
近年來,馬坡鎮電商產業不斷壯大,2024年全年玻璃產業總體貿易額53億元,其中電子商務交易額占比85%,新增電商經營個體180家。下一步,馬坡鎮將在“三園三端”上精準發力,依托馬坡“低碳”玻璃電商產業園,建設高標準廠房和現代化電商大樓,做大做強電商產業,統籌布局內外貿一體化體系,進一步拓寬市場空間,全面推動馬坡鎮玻璃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村民致富增收。
賈汪馬莊
從線下趕集到“云端”熱銷
本報記者 張雷
4月15日,在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香包文化大院內,繡娘們正全神貫注地趕制一批新款香包,繡針在她們手中上下翻飛,草藥的清香彌漫在車間內。馬莊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俠拿起一個繡著“國潮”紋樣的粽子造型香包,笑著說道:“這是年輕人設計的,融合了端午元素與香包文化,在直播間里非常受歡迎。”
從傳統手工車間到電商直播間,從線下趕集到云端熱銷,近年來,馬莊香包借助農村電商政策的東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轉化為富民產業,“繡”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今年45歲的邵飛雁是馬莊村眾多繡娘中的一員。她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刺繡,至今已有30多年的手工活經驗。同時,她也見證了馬莊香包從傳統手工藝品到電商熱銷產品的轉變。“現在通過直播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邵飛雁感慨地說,“這不僅增加了我們的收入,也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手藝的新希望。”王俠補充說:“通過電商平臺,我們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還收集到了大量的用戶反饋。這些反饋幫助我們不斷改進產品設計,提升產品質量。”
馬莊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農戶受益的方式,構建了完整的電商產業鏈。“我們得到了政府在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馬莊村香包文化大院負責人孟洪永介紹,從開展電商培訓到打造電商“新農人”,從與多家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到建立“農戶+合作社+電商”的供應鏈模式,馬莊香包的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
近年來,馬莊香包按下農村電商發展“快進鍵”,銷售額逐年攀升,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23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2024年銷售額突破1400萬元,帶動400余人就業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萬元;今年上半年銷售目標為1000萬元。這些數字不僅是馬莊香包高質量發展的注腳,更是馬莊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邳州宿羊山
中國結飛向千家萬戶
本報記者 于洪濤
一根紅繩,纏繞出千年文化;一雙巧手,編織出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
在邳州市宿羊山鎮白口村的中國結加工廠里,紅線翻飛,盤架轉動,工人們指尖躍動間,一個個喜慶的中國結逐漸成型。這些承載著祝福的手工藝品,正通過電商直播的“云端快車”,從鄉村田頭飛向千家萬戶。
去年初,宿羊山鎮的白口、陸埠、韓行等6個村莊打破地域界限,以“黨建引領、產業聯動”為紐帶,聯合成立徐州千千結工藝品有限公司。6位村書記帶頭“掛帥”,從生產到銷售全程參與,短短一年時間,便打造出3條成熟的生產線,開發出中國結、文創花束、定制禮品等50余種中國結式產品。
“剛開始干時壓力特別大,擔心產品不好看,害怕產品賣不出去,后來在書記鎮長的鼓勵下,我們漸漸適應跑單子了,每成一單,都感覺非常快樂,每天早早就起來裝貨、送貨,都是我們幾個書記去。”白口村書記劉守亮說。
加工中國結的村民有了自豪感,因為鎮村街頭巷尾懸掛的紅色中國結,都是出自他們的巧手。“每月能增收兩三千元,給孩子買零食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看到滿大街掛著我們親手做的中國結,心里很有成就感,很自豪。”白口村村民劉蘭說。
隨著產品生產漸漸穩定,6位書記開始開疆擴土,通過助農直播間在線上發力,現在每位村書記都成了直播達人,高峰時一次直播能賣出數百單。
“剛開始直播時,連直播鏡頭都不敢看。后來把話題重心放到介紹產品上,漸漸就順暢了,現在咱也能對著手機‘吆喝’了!”提到第一次上直播,陸埠村黨支部書記張麗麗笑著說。
傳統手藝如何“圈粉”年輕人?千千結公司今年打出了“文創牌”:定制生肖結、國潮掛飾、企業聯名款……返鄉青年帶來的設計靈感,讓老手藝煥發新生機,并漸漸打開了全國市場。
“在產品上創新方面,我們多次進行改良,特別是文創產品這一塊,根據客戶的需求推出定制服務,目前效果特別好,今年我們將在這方面努力拓展新業務。”張麗麗說。
經過一年的發展,千千結公司目前能夠生產中國結、花束、定制文創等50余種產品,去年銷售額達100萬元,村均增收5萬余元。劉守亮說:“今年,我們的銷售額預計能比去年增加一倍,每個村能增收10萬元左右。”
目前,千千結公司已經和徐州市多家單位達成長期節日產品訂購,并與商會、協會等單位達成重大活動合作供應協議,并通過建立動態穩健的產業發展規劃,不斷拓展產品營銷市場,進一步推動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根紅繩,串起的是村民的致富夢,更連緊了鄉村振興的產業鏈。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宿羊山鎮的中國結正編織出更廣闊的天地——正如它的名字“千千結”,千絲萬縷,終成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