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巨頭接連落子、重大項目密集開工、產業生態持續升級,進入二季度,常州高新區正以全速“奔跑”的姿態,奮戰“雙過半”、實現“全年紅”。
從一個項目的單點突破,到整個產業生態的全鏈賦能,在常州高新區“四新兩智”產業集聚效應全面釋放,外資“強磁場”再顯鋒芒。一個個產業加速成長、不斷壯大,產業韌性不斷增強,新質生產力加速爆發。
從高端裝備到新能源產業,從外資首投到園區提速……燃動的四月,一個個項目如星火落地,點亮常州高新區的產業版圖。
4月1日,凱士比閥業二期工廠投產,核心產品Mammouth系列蝶閥最大口徑達4米,不僅填補了國內超大型閥門制造的技術空白,更將形成“高新智造—全球供應”新格局。
4月2日,由芬蘭美卓投資成立的寶創工程機械(江蘇)有限公司實現“當年落戶、當年投產”。項目總投資1億元,將年產各類整機設備500余臺(套),其中50%出口海外,年銷售額預計8億元。
4月3日,全球自動化領軍企業伊瑪謝林集團與常州高新區簽約,建設高端木工機械裝備中國基地項目。作為其在華首個生產基地,滿產后預計年銷售額達3億元。從2008年伊瑪謝林集團在常州高新區成立貿易公司,到今年4月投資成立生產制造型企業,伊瑪謝林深耕中國市場的轉型印證外資對常州的信心。
4月11日,常州高新區首家比利時企業——杜尼迪亞(常州)升降設備有限公司在濱開區粵海工業園正式投產,完全達產后預計產值超1億元。
杜尼迪亞集團是歐洲排名第一的尾翼升降機制造商,常州基地是其首個在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杜尼迪亞常州工廠總經理王峰表示:“常州高新區產業功能配套齊全,我們可以在2小時車程內找到完整的供應鏈,通過引進歐洲先進技術,與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創智能物流裝備行業新篇章。”從德企“智造”填補國內空白,到芬蘭“隱形冠軍”跑出“高新速度”,再到歐洲百年工業巨頭積極轉型,跨國企業為何對這里情有獨鐘?
截至目前,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常州高新區設立超2100家外資企業,其中36家世界500強企業。近五年,常州高新區增資外資企業累計達166家,增資金額33.43億美元,年均增速7.25%。
外資紛至沓來,是認可,更是信心!常州高新區“鏈式招商+資本招商+場景招商”三箭齊發,打造長三角外資投資優選地。
美卓建筑骨料事業部副總裁毛瑞利表示:“一年前還在考察合適的地點,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現代化的車間,并已經開始生產設備,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佳績,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我們今年還將推出兩款新產品。”
常州歷史上、江蘇近年來單體投資最大的外資項目——安賽樂米塔爾-中國東方集團新能源軟磁材料項目已順利完成備案,預計兩年半后投入商業運營。安米集團是新能源軟磁材料領域的行業領先者,此次落地的項目投產后將主要生產高性能新能源軟磁材料,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的新能源軟磁材料4.0標桿工廠、綠色工廠和研發基地。
重大項目“搶跑”開工、接踵而至的熱潮背后,是一個區域產業集群“量質齊升”的最直觀反映。
從“量”的維度看,這片508.91平方公里土地上,正上演著產業能級的持續躍升——2022年到2024年,常州高新區共招引“四新兩智”產業項目267個,總投資額近2000億元,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磁吸效應。
從“質”的突破看,產業規模正經歷從“集聚”到“集群”、從“制造”到“智造”的蝶變升級。
4月16日,在取得“五證五書”一天后,市重大項目常州富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智能控制系統PCBA研發制造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實現“拿地即開工”。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計劃打造年產200萬套汽車PCBA控制器的智能化生產線,并配套建設高水平的研發中心。項目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額約6.5億元,為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近年來,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集群快速發展,集群規上企業超900家,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作為常州高新區的優勢產業,1-3月全區該產業鏈企業合計完成產值278.5億元,同比增長18.5%。
今年全國兩會上,“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今年全球科技界的新熱點,具身智能機器人是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實體,正加速產業“進化”。
江蘇驃馬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其自主研發的“基于變電站仿生操作機器人視覺定位引導方法”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這項創新技術將人工智能視覺與機器人控制深度融合,為電力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在調試車間,搭載該技術的仿生機器人正自主完成設備操作。機器人通過多角度攝像頭實時采集設備圖像,機械臂精準識別并旋動控制柜上的紅色旋鈕,順利完成作業。“以前這種帶電操作需要兩名持證電工配合完成,現在機器人可以獨立完成且全程錄像留痕。”驃馬科技電網事業部執行總裁陳劍表示。
富興微特電機項目目前已全面進入電力電纜鋪設和電氣管網安裝階段,預計今年7月設備進場。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微特電機960萬臺的生產能力,重點應用于機器人、醫療、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江蘇富興電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全系列伺服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混合式步進電機及相關的驅動器,年生產各類控制電機600萬臺以上。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有授權專利50多項,在國內細分領域排名前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企業所生產的電機主要應用于機器人的下肢,目前,上肢的關節模組電機和靈巧手也在和客戶共同研發中。
企業服務“靠前站”、項目審批“一日結”、政策扶持“精準達”……在常州高新區,優質的營商環境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強助攻”!
眼下,江蘇康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流感和狂犬疫苗目前已通過報批流程,進入關鍵的產品上市階段。“好在政府幫忙協調,幫我們把‘停氣’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康潤生物總經理周興說,受附近市政施工影響,今年4月企業沿線道路的管道設施原本要更換,屆時生產所需的水、蒸汽供應都將受到影響。常州高新區積極協調新的供氣方,將停氣時間改到了8月企業集中放假、檢修設備的時間,將損失降到最低。
不止于“解決問題”,更在“超前布局”。作為常州對外開放的高地,常州高新區以“有解思維”“靶向服務”破解發展命題,用一系列組合拳推動區域開放型經濟向更高能級邁進。
面對國際貿易新變局,常州高新區各局辦、板塊心系外資外貿企業,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區經發局組織對全區176家“1115”和進出口重點企業進行調研,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宣講內容;針對區內部分企業面臨“不出海,便出局”的現實困境,區商務局在調研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堵點難點后,舉辦專題培訓為擬出海企業保駕護航;濱開區商會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在出海、招聘等方面為企業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一企一策”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
常州高新區將一如既往當好“店小二”,迭代提升“招推服一體化2.0”工作機制,力爭更多項目“簽約即啟動”“拿地即開工”“竣備即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納諾達克電子微電機及驅動控制器研發制造項目,“六證五書”一日辦結,成功實現“拿地即開工”。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區9個省重大實施項目已開工7個,其中當年新開工項目5個,新建項目開工率71%;在庫市重點項目完成列統投資37億元,新申報入庫項目17個,開工項目10個,竣工項目5個;181個區重點項目已開工在建120個。今年以來,已有5個重點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從“跨國貿易”到“本土智造”,從“單項冠軍”到“生態集群”,常州高新區正以開放之姿、創新之力、服務之誠,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