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奔涌、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當下,知識產權已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它既是創新智慧的結晶,更是連接創意與市場的橋梁。
無錫,這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正以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與轉化實踐,書寫屬于新時代的創新答卷。
AI助力智能化申請 提升服務效率
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在眾多知識產權類型中,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尤為重要。專利權保護了發明創造,鼓勵人們勇于創新;商標權區分了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維護了市場秩序;著作權則保障了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創作者的權益,激發了文化創作的活力。
近日,由無錫經開區聯合南京專利代辦處無錫工作站打造的“知服通2.0”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技術,實現了24小時AI在線監管,服務響應時效從行業平均的48小時壓縮至6小時,無錫企業專利申請邁入智能化新階段。
位于無錫經開區的的江蘇集萃清聯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受益者,企業深耕自動駕駛領域十余年,實施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項目數十項,在礦山無人駕駛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經驗。目前公司擁有發明專利35項、軟件著作權26項。
“以前我們申請專利的時候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現在‘知服通2.0’平臺會提示各環節流程的實時進展。”公司負責科研項目管理的常歡表示,“一件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之后,AI會提示我們辦理優先審查,這讓企業在知識產權工作方面提高了效率。”
創新路徑探索 打通快速通道
除了擁抱AI,無錫還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去年8月,經開區知識產權局推出啦“星知匯”系列主題沙龍,幾乎場場爆滿。活動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南京專利代辦處、上海技術交易所等單位的專家,專門為創新主體授課。企業相關人員能夠當場解決知識產權領域的難點、痛點問題。
走進園區,貼近企業,無錫想盡辦法為創新主體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打通快速通道。據了解,去年無錫市專利授權量達到5585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3823件,占授權總量的24.74%,同比增長17.64%。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7676件,同比增長20.9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90.35件,列全省第三。商標新申請量40044件、注冊量27732件,有效注冊商標總數累計達到301019件,同比增長6.9%。這些數據的背后,是無錫對知識產權創造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也是企業和創新者們創新活力的有力證明。
積極轉化運用 推動成果“落地生金”
知識產權的價值,不僅在于創造,更在于轉化運用。只有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2024年,無錫市11所高校單位完成13000多項專利的建檔盤點,全年實現轉讓許可專利數11391件,同比增長76.41%。同時,引導企業開展專利產品備案和專利盤活系統注冊,全年新增及數據更新備案專利產品860件,近3000家企業在專利盤活系統注冊。
在知識產權金融賦能方面,無錫同樣成效顯著。今年1-2月,共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47項,質押備案金額15.68億元,再次登頂全省榜首。
成立于2010年的無錫盈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硬件創新的物聯網設備制造商,獲得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公司利用自身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專利和技術優勢,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方式,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無錫盈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子騫表示,目前為止,公司的發明專利已經超過了百項,通過專利質押,拓寬了公司的融資渠道。
盈達科技并非個例,去年無錫市實現質押融資1015個項目,備案額178.29億元,惠及905家科技型企業,皆創近年來新高,其中質押項目數同比增長近一倍,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全年共開展140場銀企對接活動,精準服務1400家企業,企業最高可獲20萬元貼息支持。
2024年,無錫市有72家企業投保知識產權類保險,投保額度3283.1萬元。全國首單專利海外布局費用損失保險和商標海外布局費用損失保險也同時落地無錫,為企業的知識產權海外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創新創造到成果轉化,從政策護航到金融賦能,這座城市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每一步探索,都在為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未來,無錫將繼續以知識產權為紐帶,不斷完善全鏈條生態體系,讓創新的火花持續閃耀,在撲面而來的AI浪潮中譜寫更多精彩的篇章。
(來源:無錫廣電澎湃無錫工作室 何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