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潔能源到汽摩配件,從產業集群到海外電商,小鎮成大業,在常州,一座座小鎮正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產業,將一個個產業高地“串珠成鏈”,為當前經濟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項目引春潮,清潔能源小鎮跑出加速度
省重大項目高性能銅鋁復合新型材料項目設備安裝正在加快進行,預計6月底試生產;不遠處,港華儲氣庫(二期)、常州市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兩個鹽穴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這是當下金壇區直溪鎮現代產業園內的場景,熱火朝天的項目工地之外,今年一季度,直溪鎮應稅銷售收入、工業投資、進出口總額等指標均實現同比增長,實現“開門紅”,這是直溪鎮以“項目為王”,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豐碩成果。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高性能銅鋁復合新型材料項目,由超導新技術(常州)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4億元,分兩期建設,采用北京科技大學謝建新院士團隊的連鑄直接復合成形技術,解決了現有生產方法難以高效、大規模、低成本生產高性能銅包鋁復合導體產品的技術難題,已取得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個ASTM國際標準,產品將廣泛應用于新型電力裝備等領域。該公司制造部部長石軍介紹,企業研發、購置了現代化專業生產設備,包括自主研發設計的銅鋁連鑄復合成形裝備、軋制裝備、拉拔裝備、退火裝備、銅鋁復合材料制程加工裝備和全套檢測設備,近期將完成設備安裝調試。
地上項目建設生產蓬勃起勢,地下鹽穴開發利用春潮涌動。
直溪鎮地下擁有豐富的鹽穴資源,是儲存天然氣的理想場所。此前直溪鎮已建成港華儲氣庫(一期),作為我國首座鹽穴儲氣庫,被譽為“中國鹽穴儲氣第一庫”。
正在施工的港華儲氣庫(二期)項目總投資15.75億元,將新建注采站1座、井場7座、輸氣管線3條、集輸管線7條,儲氣規模將達7億立方米,工作氣量達4.1億立方米,目前已完成地面工程及注采站擴建工程,即將迎來首輪注氣。由常州市儲氣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總投資6.23億元,新建采站1座、井場2座、8.44公里輸燃氣管道,目前調度中心大樓已建成投運,正在進行4條管線的施工。
項目建成后,直溪鎮鹽穴開發利用將從單一儲氣向多元化、集群化、市場化轉變。同時,港華天然氣交易服務平臺也將同期上線,該平臺將實現管道天然氣和LNG采銷一站式服務,打造天然氣貿易中心,將“沉睡鹽穴”轉化為以清潔能源儲存利用為核心、地上地下協同開發、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立體經濟”。
新質進化論,養蜂小鎮升級機器人基地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武進區禮嘉鎮的現代化廠房里,機械蜂鳴與運輸車輛的轟鳴聲交織成獨特的晨曲。
這個57.8平方公里的小鎮,目前有3家上市公司、14家后備軍團與百余家規上企業,規上工業年產值超300億元。在這背后,是禮嘉人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堅持產業升級轉型的努力。
上世紀80年代,禮嘉鎮的“放蜂人”走南闖北,將蜂場規模做到了全國第二,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昔日的養蜂人已悄然完成角色轉換——百興集團茹伯興在完成農業工業化轉身后,涉足塑料管材、商業地產,如今布局新能源產業;常發集團黃小平從做木材貿易、創辦焊管廠再到研發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充分整合了人才、技術、金融、國際合作等創新資源……
企業的落地為禮嘉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基因”。
今年央視春晚,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的杭州宇樹科技攜旗下機器人H1驚艷亮相。而來自禮嘉鎮的艾邁斯電子有限公司,已為其供貨近10年。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艾邁斯專注于低壓大電流連接領域,成長速度驚人——2022年月均僅8000套,今年飆升至近20萬套。“就像蜜蜂用六邊形結構構筑最穩固的巢房,我們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緊密聯系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配套企業,把每個技術節點都變成支撐體系的力量點。”艾邁斯董事長胡正宇表示。
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前沿技術,方能增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距離艾邁斯不遠,江蘇泛亞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加速生產。從1995年創業的泛亞微透實現了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的全過程自主研發,高性能四氟乙烯膜組件產品打破國外壟斷,滿足了國內汽車電子防護用高性能膜組件的市場需求。
營商環境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另一件法寶。禮嘉鎮創新打造的“惠企N嘉計劃”,如同工蜂建造的復合型蜂巢,將“嘉企點”(企業開辦)、“宜業嘉”(減稅降費)、“高企嘉”(科技服務)、“筑巢嘉”(項目落地)、“嘉才薈”(人才服務)五大模塊構建成服務矩陣。每個巢室承載特定功能且相互貫通,企業從注冊孵化到上市融資,如同蜜蜂在不同巢室間獲取精準養分。
這種協作機制催生出突破性實踐——全省首單“產交貸”,大幅度提升資金流轉效率;全市首個“登記注冊+信用修復”服務,兩件事只需要跑一個窗口;武進區首筆數字人民幣招投標結算,滿足了交易主體多樣化的支付需求……“蜂巢式”創新生態,正在不斷釋放內驅力、外驅力,推進禮嘉鎮不斷向著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上不斷前行。
筑巢引鳳來,外資小鎮集聚世界創新力
沿常州龍江路高架一路向北,放眼望去,道路左側一幅產城人和諧統一的現代化生動圖景徐徐展開。這里就是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鎮排名第44位的“外資小鎮”——新北區薛家鎮。
從2012年蒂森克虜伯在薛家鎮投資建廠,到日本三大精密傳動行業企業之一的霓達集團4家公司落戶薛家鎮,薛家已成為常州高新區外資企業的主要集聚地,吸引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家外資企業和600多家外資配套企業在此落戶。
一個小鎮,緣何具有這樣的吸引力?
首先便是薛家優異的區位優勢。坐落于常州高新區核心區域,距離奔牛機場5公里,滬寧高速設薛家道口,10分鐘到達高鐵北站,在這里,企業產品可以更便捷地銷往世界。
其次,是薛家優越的營商環境。薛家鎮創新探索重大項目推進“十項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惠企創優年”一號工程,除了“薛小二”服務IP,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4家市級部門直通車入駐商會服務中心及產業創新實踐中心,惠企政策實現直達智享,同時,通過整合工信、發改、金融、科技、人才等各類申報政策,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政策解讀與指導。
最后,則是來自薛家鎮對新質生產力的極致追求。2024年,迎著“合成生物”風口,薛家鎮就已開始提前布局。通過常州生命健康產業園區(薛家鎮)以園帶鏈、以鏈促產,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和牙科兩大特色賽道,精心編制三年工作計劃,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加速跑;依托現有牙科產業基礎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底蘊,全力構建“設備、耗材、診療、服務”完整產業鏈,打造全國知名、長三角一流“東方牙谷”;創建生物醫藥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西安交通大學、南昌大學等23所高校強化引才聯盟......如今,這里已聚集合成生物企業61家,產值超百億元,打造出優異的創新和人才平臺。
在堅持改革創新、拼搏奮進的狀態中,薛家鎮不斷搶抓發展機遇,構筑發展優勢,奮力交出中國式現代化薛家新實踐的優異答卷。(時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