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外資眼中“確定性的綠洲”——首季中國經濟一線調研報告之十
??新華社記者任軍、有之炘
??當今世界,確定性日益成為稀缺資源。
??當前,中國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繼續成為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2%。與此同時,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03家,同比增長4.3%。外資機構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前景?如何進一步布局中國市場?新華社記者近日深入多地,調研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發展現狀。
??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錨
??塔吊伸展長臂自如地吊運設備,百米高的化工裝置拔地而起如同擎天一柱,焊接聲、切割聲、轟鳴聲交織……在遼寧盤錦,全球石化巨頭沙特阿美與中國企業共同投資837億元的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總進度已超60%。
??新建大型化工項目、收購榮盛石化10%股權……近年來,沙特阿美在華投資項目總規模超2400億元。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中國正日益成為‘確定性的綠洲’。”3月底來華的沙特阿美總裁納瑟爾道出了在華巨額投資的考量,沙特阿美計劃到2030年前,每日將400萬桶原油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化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國不僅是第一大化工市場,也是第一大汽車市場、第一大手機市場、第二大醫藥市場……中國的超大市場規模,給外資帶來確定性的投資機遇。
??今年以來,美國護發品牌艾梵達在廣州開設華南首家門店,快時尚品牌Zara在南京落子亞洲旗艦店,零售巨頭奧樂齊(ALDI)進入江蘇市場、無錫店首日業績刷新紀錄……
??在多位外資人士看來,中國市場的確定性歸根結底來自扎實的經濟基本面和穩定的政策框架,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錨和重要引擎。
??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4%,超出預期。“這得益于中國政府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大力提振消費,并推出一系列穩樓市、穩股市的措施,對經濟構成支撐。”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周洪禮說。
??德中經濟、教育和文化協會主席貝恩德·艾因邁爾表示,中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中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勢頭,這種穩定性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有助于對沖全球市場不確定性。
??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布的全球2025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顯示,中國連續3年位列新興市場首位。“中國市場有望以穩健的增長、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活力,成為全球商業信心的‘穩定器’。”科爾尼大中華區總裁賀曉青說。
??產供鏈、創新鏈優勢突出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落下帷幕后,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走訪了歌爾、立訊、杰士德三家“果鏈”企業。
??“這里的自動化制造和產線上強大的AI技術令人鼓舞。”3月24日,在濰坊光電園二期歌爾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里,看著iPhone 16e揚聲器自動化產線上機械臂矩陣與AI視覺系統構成的精密協作網絡,威廉姆斯感嘆。蘋果公司在全世界最主要的200家供應商中,超八成在中國設有工廠從事相關業務。
??在位于江蘇如皋的一座銀白色廠房中,焊接機器人揮動手臂,在火花四濺中精準完成焊點焊接,涂裝機器人扭動身姿,為白色外殼均勻噴涂上鮮亮的紅色……這是瑞典重型汽車生產商斯堪尼亞在華首個重卡生產基地,目前,基地試制車已成功下線并展開全國路測。
??“這是斯堪尼亞60多年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將打破產能瓶頸,為我們的全球生產體系注入新動能。”斯堪尼亞亞洲工業運營總裁德弗里斯說,基地預計今年四季度正式投產,年設計產能5萬輛。
??2025上海車展上,百年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一口氣帶來了高壓逆變器、數字化信號尾燈、投影光幕等多項最新技術,其中不少在中國研發并進行全球首秀。
??“我們在中國有13個研發中心,擁有超4500名工程師,所有核心技術平臺均實現本地化發展。”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說,“我們將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視作‘健身房’,不斷錘煉實力。”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無論是從工程師供給、產業配套能力,還是規模優勢來看,中國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幾乎不可替代。
??豐田宣布將投資146億元,在滬生產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阿斯利康宣布將投資25億美元,在京建立第6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西門子Xcelerator產業生態西部中心在成都投運,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更多外資加碼中國的消息正在持續傳來。
??制度型開放注入更多確定性
??今年3月,太古旗下上海德達醫院獲得全國首張外商獨資心血管專科醫院執業許可。“中國服務業開放不斷推進,為太古等外資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我們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注入信心。”太古中國區主席蔣意達說。
??隨著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中國擴大開放重點拓展至服務業領域。截至3月,已有13家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40余家外資企業生物技術項目落地,3家新設外商獨資醫院獲批。
??金融領域的開放也迎來新進展:今年以來,瑞銀集團將其在瑞銀證券的股權比例由67%增持至100%,法巴證券、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新設金融機構集體在滬開業……
??今年以來,一系列“栽桐引鳳”的開放舉措持續推出:允許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開展股權投資,繼續穩妥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試點取消應用商店、互聯網接入等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
??《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出臺20項穩外資舉措,《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155項試點任務,《關于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對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制度型開放水平持續提升,為外資在華發展開辟新空間。
??“對德企來說,中國不僅是巨大市場,還是創新樞紐和生產基地。”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地區執行董事馬銘博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外資在華發展,且中國有良好的商業環境,吸引了很多德企在華長期投資布局。
??“中國沿著令人振奮的發展道路穩步前行。對中國蓬勃發展的巨大機遇,我們始終充滿信心。”納瑟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