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泰州胡莊鎮宗林村,一排排青磚灰瓦白墻掩映在蔥郁的樹林中,干凈整潔的小路兩旁花草點綴、馨香撲鼻,村中河水碧綠、映襯著藍天白云……周末假期,泰州市民李明帶著家人回到老家,滿眼的田園風光,讓人陶醉不已。" 要論宜居哪也比不上家鄉。" 隨著村里越來越好,像李明這樣很多原本住在城里的村民選擇紛紛返鄉。近年來,泰州以鄉村振興為引領,聚焦便民服務、聚力產業興旺、聚合村民自治,擘畫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麗鄉村畫卷。
鄉村美食助力農民增收
“年糕、螃蟹、熏鵝、散養跑步雞……全都是本地特色產品,歡迎大家選購。”5月24日,村民趙宏像往常一樣打開直播間,開始推銷村里的農副產品,每天都能賣近100單,這讓她信心越來越足。“我們的產品都是綠色生態,好產品銷量會越來越好。”
據悉,近年來,泰州市胡莊鎮宗林村以特色農副產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鼓勵村民們各顯身手,擴大產品知名度,展示農村新風貌、農業新豐景、農民新形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孔繼勤是本地人,他們家從事熏鵝已經10多年,熏鵝全都是采用150天以上鵝制作,除了供應本地市場,產品還遠銷上海、南京等地。“我們有自己的抖音號,現在每天能賣出160多只熏鵝。”
在宗林村,另一主角是江水清沙螃蟹,大家對螃蟹不陌生,可在江水中長大的螃蟹你吃過嗎?原來這里的螃蟹養殖用的是清新的長江水,且在沙土中長大成熟。
據介紹,泰州高港緊鄰長江,自古就有捕撈、養殖長江螃蟹的歷史,農戶在農田開挖圍溝,引長江水養殖螃蟹。經過多年實踐,胡莊螃蟹養殖形成了一套高沙土提水養殖技術規范。由于沙土蓄水性不強,在養殖過程中蟹農需要不斷給蟹塘補水,因此,螃蟹始終生活在清新的長江水環境中,加之蟹農投喂的是新鮮的螺螄、冰鮮魚、玉米飼料,因此養出的螃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紅膏”等特征,個大膘肥,口味特別鮮美,產品暢銷上海、無錫、揚州、南京等各大城市,帶動人均新增年收入2.8萬元。
老板胡繼光在當地承包了1000畝螃蟹養殖地,他對今年螃蟹產量信心十足。“螃蟹畝產值在8000元左右,比當年種地多多了。”
除了村民,村集體也在積極行動,根據“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活動,胡莊鎮戴陳村與泰州市樂太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廠房,項目總投資140萬元,其中村集體投資占比50.7%,泰州樂太食品有限公司占比20.7%,其余的由村民和村干部入股。村企共建讓村級經濟發展實現從過去“單打獨斗”到“組合發力”的轉變。
該聯建項目投產運營后,村民人均年增收2.4萬元,同時還可增加村集體經營收入50萬元。
探索農旅結合,景區內村民樂享小康生活
近年來,泰州探索農旅結合之路,讓村民住在景區里,提升幸福感。
陳家村是泰州市特色田園鄉村,距離泰州城區僅7公里,區位優勢非常適合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逸夏果園占地1800多畝以綠色無公害果樹種植為基礎,集生產、科研、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參與互動式現代農業特色示范園。果園每年接待游客十多萬人次,年銷售1500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村里有100多個村民在果園打工,人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
集體經濟強起來了,村兩委首先想到的是改善村莊環境,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當地對中心村河道進行綜合整治,不僅根治河道臟亂差,還設置生態親水平臺,河道兩岸景觀綠化、生態護坡、濱水棧道一應俱全,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此外,村里籌資300萬元,建成2100平方米村黨群服務中心,配套村衛生室、居家養老服務等便民服務設施。針對老年人吃飯難問題,村里設立助餐點,為70歲以上低保五保老人提供午餐,每餐提供流食,天氣不好時為行動不便老人送餐上門,解決了老年人每天“最重要的事”。
在宗林村,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則,村里在人流密集區域建設“紅色驛站”,實現十分鐘紅色服務圈全域覆蓋。建設村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問題的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服務。
籬笆小院人家,一盞淡酒,醉了夕陽。如今,泰州以觀光農業為基礎、歷史文脈為靈魂、旅游服務為特色,開辟農旅結合新業態,叫響了鄉村旅游品牌,以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整體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大家都說我們是住在了景區了,別提多開心了。”
泰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總體要求,明確將科學運用工業化思維和市場化辦法,擺脫傳統農業的路徑依賴和思維定式,致力農村民生,聚力產業轉型,著力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價值,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打造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的“泰州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