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集聚全球人才資源,扛起時代賦予光榮使命!江蘇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座談會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的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在江蘇各界引發熱烈反響。5月24日下午,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會上,6名留學歸國人才、2家人才單位發言交流學習體會,大家紛紛表示,要自覺對標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不斷厚植家國情懷、砥礪奮斗品格,譜寫奉獻人生,堅決扛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

2011年晉升為赫瑞瓦特大學電子工程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2018年,放棄國外的正式教職,全職加盟東南大學......在歐洲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執行院長王承祥看來,回歸祖國踐行報國使命,是他個人履歷上格外光彩有力的一筆。

信息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擎,也是世界科技前沿和大國競爭焦點。歸國后的王承祥勇挑重擔,潛心科研,在其主要研究方向無線信道測量與建模領域,出版相關專著4部,發表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460多篇。在無線信道測量與建模方向,他所率領的課題組率先創新性地提出普適信道建模理論方法框架,被多個通信公司標準化組織和5G白皮書采用,現已成為5G網絡架構的主流解決方案。“作為一名留學歸國的高校教師,今后我將在教學科研工作中以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己任,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無線通信領域,力求取得更大突破。”王承祥說。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后,邵陽創辦了發展前景較好的加拿大世和基因,并在二代測序領域獲得一些專利。彼時,國內在基因測序領域仍有多項空白,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國外對基因測序核心技術的壟斷局面,邵陽決定回國發展。2013年,年僅24歲的他來到南京江北新區創辦了南京世和基因。歷經9年深耕,一個成立之初只有3人的海歸研發團隊,已發展成為擁有近1600人的行業佼佼者,躋身中國獨角獸企業。

享受各類人才扶持資金近1000萬元,270余名員工享受南京市人才安居政策......備至的人才政策,讓邵陽在江蘇這片熱土上感受到了歸屬感,2019年他恢復了中國國籍。“將企業發展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邵陽說,疫情發生后,世和基因率先推出能夠快速、精準檢驗新冠肺炎病毒全序列的試劑盒,累計完成超過1000萬人次的核酸檢測,盡管一定程度分散了主營業務的人力、財力、物力,但只要國家需要,人民有需要,他們會隨時擔起這份責任。

“學習回信精神,我備受鼓舞,今后將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立德樹人,在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江蘇發展方面不斷探索。”2011年,林敏潔結束了20余年留日學習和工作,回到家鄉南京,成為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從事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高校教師,歸國11年來,林敏潔主持、承擔完成國家級、教育部、國際研究項目10余項,主持或參與組織跨文化友好交流活動及學術會議數百場,積極創辦國際刊物,推動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國門。

在科技報國中成就奮斗人生

“得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作為一名南大人,尤其是作為120名寫信給總書記的歸國青年學者之一,我內心無比激動,也倍感榮幸!”近年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欣然帶領團隊在《自然》等頂級期刊發表了多項成果,包括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2英寸單晶材料的制備,研制出二維半導體驅動的高分辨Micro-LED顯示芯片,被國際工業界寫入了半導體技術路線圖。

“在集成電路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一代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傳,前赴后繼。”王欣然說,為回應國家需求,南京大學去年設立了“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江蘇省重點學科,即將在蘇州校區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建設“集成電路先進制程”首批江蘇省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致力成為國家培養集成電路高端人才的“先鋒隊”,通過自主創新,為中國贏得下一代集成電路的主動權。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副院長劉向雷,拒絕了國外多個頂尖企業的高薪聘請,在博士畢業第二天就飛回祖國,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身變革性能源技術研究。如今,作為全國最年輕的國家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江蘇省最年輕的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劉向雷當好“領跑者”的同時,也努力做好一名傳承者,把積累多年的專業知識和愛國奉獻品質傳遞給更多的青年人才,培養的學生80%以上主動奔赴國防單位干事創業,在各類科技攻關崗位奮力攀登。

“省農科院就是由朱鳳美、蔡無忌等十余位海歸學子創建,老一輩科學家心懷祖國,矢志為農的情懷和擔當,讓人備受感召。”作為留學回國的青年科技人才,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施露堅持把奮斗的足跡留在祖國的大地上。“我們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原始創新和重大技術攻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農業‘卡脖子’技術,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多‘國’字號、‘蘇’字牌農業產品和技術。”施露說。

以更寬視野積聚全球人才資源

省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全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座談會提出,要以更寬視野集聚全球人才資源,以更大力度深化人才發展改革,以更實舉措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聚江蘇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關愛和殷切期望,為南大的雙一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談哲敏說,歸國青年學者是南京大學人才工作中涌現出的杰出群體代表之一,近年來,學校持續打造自主人才培養體系,按照長周期、高標準、嚴考核、高激勵的原則,通過經費、績效、住房、薪酬等方式,對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重點培養青年人才實施分類綜合支持,獲得支持的重點培養青年人才約有35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6%,其中50位已成長為科研隊伍中堅。

“下一步,南大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抓住‘人才強省和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建設機遇,聚力內涵式發展,著力高質量發展,服務‘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南大貢獻’。”談哲敏說。

近年來,省教育廳堅持引育并舉,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每年面向海內外選聘150名學科前沿的領軍型人才,其中30%由高校舉薦;大力支持高校舉辦海內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重點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論壇,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匯聚江蘇高校。”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葛道凱介紹,著力創建高水平教學和創新團隊,省教育廳計劃每年立項100個省級教學和科技創新團隊,支持高校創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凝聚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林元沁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