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經過多方考察比對,游娟心滿意足地把女兒左林送進華東師范大學鹽城實驗學校。緊鄰自然景觀優美、人文底蘊深厚、高新產業齊備的南海未來城,游娟夫妻倆十分滿意孩子現在的學校環境,“加上‘華師大’的金字招牌,不怕孩子結不出‘金果子’。”
頭雁勤,群雁就能“春風一夜到衡陽”。在不少像游娟一樣的鹽城本地人看來,全市教育的創新發展以及人們教育觀念的轉變亦是“春風一夜”。
放眼更長視角,立足更大格局。近年來,鹽城市鹽南高新區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將目光瞄準教育優質發展,牽頭深入實施“名校名師”工程和“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教育改革,提升內涵水平、強化特色建設。
協同發展,激活教育一池春水
5年前,鹽城市遍覽“長三角”基礎教育資源,赴滬援引“華師大”活水入鹽辦校。2019年,華師大鹽城實驗中學啟動招生;2021年,華師大鹽城實驗學校啟動招生;2022年,鹽南高新區與華師大再度簽訂深化合作辦學協議……近年來,鹽南高新區名校名師集聚,辦學成果斐然。
占地286畝、總投資7億元、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左林入學的華師大鹽城實驗學校與華師大鹽城實驗中學并列坐落于風光旖旎的串場河邊,是鹽南高新區南海未來城版圖上最早的建筑群之一。白色建筑墻體與綠植掩映,一條走廊貫穿東西兩區,學校正對面就是千年古鎮伍佑。
“我們帶來‘華師大’最先進的管理經驗,用大學精神定義學校建設,教育學生成人成才。”華師大鹽城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王萬青來自河北,輾轉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兩所師范名校的她理論知識扎實、辦學經驗豐富,是鹽南高新區為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而引進的高端人才之一。
華東師范大學鹽城實驗中學開辦近3年來,充分依托華東師范大學優質資源,形成“唯美教育”辦學理念,學校推行“全員導師制”,推進“411”工程建設,落實N個“100%+”課程特色項目;而華師大鹽城實驗學校則秉持“享受教育,發現幸福”教育哲學,堅持文化立校,聚焦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課題研究、評價研究等戰略領域,為師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
“華師大鹽城教育集團師資力量突出,輻射華東地區的華師大鹽城教師培訓基地主體已經封頂,依托華師大,未來全區教師育人潛力將被更加充分挖掘,提升全市教育能級。”鹽南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倉定志介紹,當地學校已與華師大附屬學校聯盟搭建專業學習共同體,聘請華師大及上海基礎教育專家為專業導師,定期開展學科前沿培訓,比業務、拼能力,以點帶面,區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接軌上海教育,協同發展的“大手筆”不止于此。敬賢路實驗小學與上海市實驗小學合作辦學;伍佑小學科技園校區與華師大附屬小學合作辦學,雙方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活動;全區柔性引進上海名師工作室3個……芳菲五月,鹽南高新區的一池教育春水已是碧波蕩漾。
教育惠民,一張藍圖繪到底
華師大辦學落地南海未來城并非一夕之功,隨著合作共建華師大鹽城幼兒園工作的“定調”,南環路以南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華師大一體化辦學格局。
《全區2016-2030教育布局規劃》顯示,鹽南高新區計劃投資18.5億元推進全區教育資源配置再優化,由此可以一窺其打造長三角示范教育高地的勃勃雄心:高起點、大體量、遠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
人民南路以西,學海路以北,鹽城市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團南校區擴建工程現場正如火如荼加緊建設。
“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學位太少。”……2021年,鹽城市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團實行康居路、學海路兩校區一體化辦學,統籌配置學位資源和師資力量,直面周邊民眾在教育上的“愁盼難”。目前,三棟教學樓已通過主體驗收,進入室內裝潢和裝備智能化施工階段。項目建成后可滿足26軌78班4000人就讀需求。“硬件有了,資源就流通起來,學區一樣好,家長省心又省力。”家住康居路初中教育集團南校區周邊小區金輝城的市民孫竹青充滿期待。
“全區教育產業一盤棋,下得好才能贏,解決了讓百姓憂心的事才能讓百姓放心、滿意。”鹽南高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恒亮認為,學校建設是硬件,人才布局是關鍵。
據了解,鹽南高新區自建區以來累計投入近30億元,高標準建成伍佑初中、鹿鳴路初中等16所學校,改擴建學校7所,在建學校2所。該區加大教師“外引內培”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一流教師隊伍。目前,區直學校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60名,占比30%,其中“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1人、省特級教師7人、市名校長(名教師)3人、市學科帶頭人35人、市教學能手61人。
如今,鹽南高新區轄區內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1所,其中直管公辦學校14所,民辦幼兒園35所,大班額現象全面消除,在全市率先完成教育惠民工程。
特色辦學,鑄教育優質品牌
今年四月,智慧教育“頭雁”示范校——敬賢路實驗小學傳來喜訊:其“基于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優賢’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組織案例被評選為鹽城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優秀案例。就在前不久,敬賢路實驗小學才被評選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
佳績頻頻源自鹽南高新區信息城建的高位托舉。縱觀鹽南高新區教育發展的經緯羅盤,近年來該區始終以智慧化為航向,持續加強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在為全區教育體系注入7000余萬元“智慧”資金后,鹽南高新區遞交出了教育城域網、現代教育云、智慧校園“三張名片”。目前,全區中小學已經100%創成省、市智慧校園,建成全市首家區級“現代教育云”“智慧平安校園”,領跑全市教育信息化改革,是全省一流的“智慧教育示范區”。
在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底色之下,全區各個學校也搞起特色辦學。
日月路小學六(4)班黃心悅的家長自豪地展示著孩子平時書寫的作業,“看到孩子會寫三四種字體,我就高興。她遇事不慌不忙、沉著專注的樣子,與學習書法密不可分,特別感謝學校和老師。”作為江蘇省書法教育先進集體、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教育部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日月路小學多年來堅持立德樹人,以書法教育為突破口,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引領學校全面發展,走出了一條寫字育人、內涵發展的全新發展路徑。
新河實驗小學以“陽光足球·快樂童年”為理念,開辦足球特色課程;希文小學依昔日范公堤而建,挖掘范仲淹歷史文化創立“希文講壇”……圍繞“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多樣化”,鹽南高新區持續推進“一校一品一特”,以品牌標準塑創的辦學特色同時也成為“雙減”工作的“停機坪”和“潤滑劑”。在“5+2+1”課后服務模式里,校園的特色課程也“順勢而上”,在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工作中承擔重要角色。
如今,鹽南高新區已創成“全國名校聯盟示范校”1所、“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園)”6所、省小學特色文化項目學校3所、市小學內涵建設先進學校4所,承辦2021年學校管理論壇暨“省教育家型校長創新培育計劃”學校診斷研學活動、“省小學語文寫字(書法)教學現場觀摩研討活動”、“省第二十三屆青少年科技競賽”等10多場大型特色活動。該區與市體育局簽訂足球項目“市隊區辦”協議,充分整合全市優質少兒足球項目資源,全力備戰江蘇省第二十屆、二十一屆運動會。
云程發軔,培風圖南。鹽南高新區這只“頭雁”享受“長江之水”的潤澤,身披特色辦學的翎羽,正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教育“雁群”,高質量書寫長三角區域教育資源融合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