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總書記請放心】宿遷:綠色扮靚黃河故道 “窮腰帶”變身“富民廊道”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作為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宿遷近年來不斷加大農業產業招引和建設力度,尤其在貫穿全市的黃河故道沿線深入實施產業富民、生態修復等項目,讓這片昔日的“窮腰帶”變身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富民廊道。



  宿遷臺記者 王萍萍:初夏時節,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番茄、黃瓜掛滿枝頭,辣椒、茄子長勢喜人,工人們站在升降機平臺上精細疏花摘果、修剪枝葉,“科技+農業”構成一道別致的鄉村景觀。

  作為宿遷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的重點項目,田洼智慧農業園占地10萬畝,項目通過“村企聯建、企業管理、共同受益”的運作模式,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小孢子培養技術和優良品種提取小葉細胞進行培育,一年可實現60次雜交,產生5萬個組合,是傳統雜交技術的25倍,當年即可獲得理想的目標品種。



  宿遷市田洼智慧農業園負責人潘海燕說:“我們目前現在的品種大概有38種左右,年產值可以達到上億,是正常農戶種植的3-5倍。”

  園區還在農文旅深度融合、農業知識科普等方面拓展延伸,全力打造現代化農業綜合體。農業園的建成,不僅推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也給農戶們帶來了增收的機會。從栽種到采收,每天都有百余人次在園區務工,家門口就有賺錢的機會讓農戶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村民吳耀軍說:“一個月工資也能拿到3000塊錢左右,感到非常高興、舒適。”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黨總支書記吳沅鍇說:“帶動我們周邊群眾200至300人,每天的日工資是80元。另外,能增加我們村集體收入25萬元。”

  在狠抓產業落地的同時,宿遷也始終把生態治理擺在廊道建設的優先位置。在龍窩潭生態緩沖區項目施工現場,場地清表清障、苗木移植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項目建成后將原本直接排入黃河故道的污水處理廠尾水,通過管網接入生態緩沖區,利用自然水體和生物技術手段,進一步凈化處理,基本達到四類水標準后,再作為灌溉用水循環使用。



  宿遷市泗陽縣龍窩潭生態緩沖區景觀項目現場負責人亢曉娟說:“這里還會建設文化展示館、水景公園等景觀,既提升了水質又打造了風景,提高了廊道自然風貌的整體品位。”

  據了解,黃河故道貫穿宿遷中部,流經“一縣四區”,是宿遷打造“生態大公園”不可或缺的一環。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的黃河古道畔,192.4公里新增道路四通八達,12.8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有效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14個農房改善項目累計讓7600余戶農民搬進新居,總投資60.93億元的三大類21項水利工程正在穩步推進。駱馬湖現代漁業產業園等一個個體量大、效益高的農業示范區也扎根鄉鎮,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宿遷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譚樹勇說:“全域開展控源截污、生態河道建設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沿線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完成了坡岸生態化改造120公里,初步形成了城市公園與田園風貌互為補充的全域景觀帶。”

  以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為核心,宿遷“以線帶面”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今年一季度,宿遷全市新開工農業項目90個,新建標準化果蔬基地22個。在此帶動下,全市農業主導產業群鏈實現綜合產值197.7億元,同比增長4.3%。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6元、同比增長7.7%,較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5個百分點。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董路 吳兆剛 供片臺/宿遷臺 泗陽臺)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