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但部分地區仍然有新的疫情發生。隨著全國高校進入畢業生就業的關鍵時期,高校是否可以邀請用人單位進校開展校園招聘活動?對此,教育部給出解答。
教育部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表示,按照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各個學校要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對高校畢業生的影響,盡快積極組織更多的校園招聘活動。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培俊表示,國家關于校園招聘活動的政策導向十分明確:就是防住新冠疫情,保障校園招聘,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原則上,有疫情的地區,高校所在城市連續7天及以上社會面無新發疫情,可組織校園招聘活動。
劉培俊說,幫助畢業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是當前全國教育系統的當務之急。事關每一個畢業生走好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也事關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大局。從多年高校工作經驗來看,參加招聘,特別是校園招聘活動,是畢業生就業應聘的主渠道。當前,全國疫情總體形勢呈現向好趨勢,各地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進展,為更多高校組織開展校園招聘活動打下更好的基礎。
吳愛華介紹,教育部已經部署全國高校積極“走出去”,已經開展了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要密切與用人單位聯系,主動邀請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進校開展專場招聘活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目前已有2255所高校走訪單位7.7萬家,拓展崗位已超過141萬個、實習崗位56.6萬個。
同時,教育系統和高校要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把用人單位“請進來”。教育部提出了“萬企進校園計劃”,同時和全國工商聯開展“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高校要用好這些資源,為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提供便利,辦好針對性強的線下雙選會、招聘會和對接會。
另外,要更好地促進校企雙方的對接、人才的供需對接,高校和用人單位要通過“面對面”接觸,加強合作,鼓勵校企雙方參加教育部正在組織實施的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特別是在定向人才培養、就業實習等方面,高校和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就業與培養的有機聯動,人才供需更好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