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津云觀察】藍圖繪就,為何說天津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新意頻頻”?

6月20日,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大會通過的黨代會報告是指導天津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發展的行動綱領,具有把方向、管大局、明思路、劃重點的特征,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中,“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天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要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為目標導向,這無疑為今后五年的工作指出了鮮明的前進路徑。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必由之路,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對此有著詳盡論述:京津冀協同發展、制造業立市、科技創新、消費商貿“雙中心”、“津城”“濱城”雙城格局、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它們是報告中詮釋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而認真解讀報告中的相關章節,你會發現字里行間“新意頻頻”……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詞之別更顯“深入推進”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提出的第八年,八載以來,三地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共同書寫新時代答卷。

戰略的深入推進,尤重質量。五年前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要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而今黨代會報告則更進一步指出,要高質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從“主動承接”到“高質量承接”,一詞之易,更體現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著眼點。在最初的三地交通一體化、大氣污染聯合治理、產業轉移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后,協同發展本身也需要提質增效。從支持服務雄安新區,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在推動區域生產力布局和功能重構上,特別是在做好“促進企業、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背后的體制機制文章,凸顯天津“一基地三區”定位,天津不僅要做“足”,更要做“好”,做出“高質量”,演奏好中國式現代化美麗宏大樂曲中的京津冀篇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國內外因素疊加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天津視創新為穩定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以沉著的戰略定力布局國家級實驗室,下好信創、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先手棋,在有關創新的表達上,我們的表述,從“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變成了“打造‘雛鷹—瞪羚—領軍’和高成長企業接續發展梯隊,加快培育獨角獸企業,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高精尖企業集群”——時隔五年后,更加細致的表述,反映的是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過程中愈發明朗的要點,是繼續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進一步落實。去年的天津,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人工合成淀粉。我們期待從“0到1”的概念突破后,未來盡快實現“1到10”和“10到100”的轉換,為解決人類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作出貢獻。

另外一個不算太新的“新詞”是“雙碳”。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雙碳”工作就先后4次被提及,可見分量之重。重在五年來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所留下的步步腳印,重在“871”重大生態工程的累累碩果,重在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顯著成效,重在“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然有我”!

制造業立市:

新舊動能轉換中的“變”與“不變”

五載砥礪,春華秋實。從2017到2022,從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到大力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不變的,是始終夯實的實體經濟根基;變化的,是戰略更明確,賽道更清晰,目標更具體。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港考察時強調,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扭住實體經濟不放,繼續不懈奮斗,扎扎實實攀登世界高峰。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制造業立市”,天津“十四五”規劃出爐,“制造業立市”這一戰略布局,猶如一聲春雷,蕩起陣陣春潮,激起熱烈反響。

從“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到 “以智能科技為引領,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優勢產業為支撐”,從“努力構建”到“不斷完善”,天津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清晰可循。

制造業立市,選好賽道是重點,抓好產業鏈是關鍵。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深入打好信創、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鏈攻堅戰”,這些業已錨定好的賽道,指明了清晰的前進方向,12條重點產業鏈,如同一個個堅實的抓手,為制造業立市打磨出一副好筋骨。

回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部分,“推進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載體建設,有效貫通區域產業鏈和創業鏈”的表述,也可充分看出我們對“鏈”的重視程度。

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未來產業,這些相比于上一次黨代會新增的產業領域,顯現了天津五年間在新興產業的蓬勃朝氣——信創海河實驗室建設全面展開,飛騰中央處理器+麒麟操作系統構成的“PK”體系,海洋裝備、海水淡化等優勢產業鏈,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無人駕駛……產業創新,天津在這些領域已搶占先機。

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5%,這是天津制造業錨定的“十四五”末目標;“培養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這是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給出的方向。愈發具體的目標,體現著不斷提升天津制造品牌影響力的決心,帶來的是更強的指向性和行動力。

“津濱雙城”表述變化,

是愈發清晰的發展格局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顯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愈發清晰。

五年前,市第十一次黨代會落子,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中間地帶嚴格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進一步明確,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并將其列入天津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而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又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構建雙城互動、新區帶動、各區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

“支持濱海新區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到2035年,‘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全面形成”,這一遠景目標,宛如為雙城格局畫下了“時刻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沿著藍圖,一系列工作悄然展開。

2018年,天津啟動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間劃定了南北向約50公里、東西向約15公里、總面積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區。相比于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相向開發對接成一個大城區的規劃建設思路,有效地避免了一系列大城市病,提升區域生態空間總量,改善了環境質量。


去年年底,濱海新區啟動了美麗“濱城”十大工程,涉及交通、市政、社會事業、城市更新、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共安排重點項目221個,總投資5731億元,全面提升,增強要素承載力。

城市建設上,濱海新區近年來明顯提速——繞城高速全線通車,軌道交通B1、Z4線加快建設,Z2線全線開工。新建濱海新區腫瘤醫院、天津醫大總醫院濱海醫院、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等,“濱城”三級醫院增至9家。落成周大福金融中心、茱莉亞音樂學院、濱海文化中心等“網紅”地標,K11 Select、金隅嘉品Mall、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開門納客……

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城”,朝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的這個目標,“濱城”正全面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

消費商貿“雙中心”:

答好這張考卷,天津有信心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這一“雙中心”建設重任,在過去五年間順應著新發展階段而逐漸確立。天津作為近代百年北方重要商埠,正因“雙中心”建設而重煥榮光。

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搶先進入“跑道”,被賦予先行者使命,這是信任、是激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時代考卷。

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拓展信息消費、綠色消費和農村消費等新領域,培育首發經濟,提質夜間經濟,探索發展免稅經濟,大力振興老字號品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這道考題,天津正有條不紊地寫下自己的答案。

考卷廣博,落筆無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馬不停蹄。今明兩年,天津將聚焦消費地標,打好金街、五大道、意風區、佛羅倫薩小鎮、老城廂—古文化街、大運河公園、濱海親海旅游“七大戰役”。天津將依托便利的天津港口貿易資源,建設進口商品供給平臺,形成天津特色主題消費地標,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區。2022年4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增加包括天津市在內的6個城市作為新一批試點地區。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落地,天津正在用數字經濟引領消費升級,帶動各類民生消費。


樹立“國際”視野,培育建設“買全球”“賣全球”高地,天津有稟賦。向內,立足京津冀、輻射“三北”地區;向外,連接東北亞、面向太平洋。這是發展“雙中心”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天津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的重要信心來源。

天津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連續三年增速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跨境電商全年進口交易額相比五年前增長了近4倍,打造出3個跨境電商示范園區、7個跨境電商創新試驗區;2021年天津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再攀高峰,首次站上8500億元臺階,比2020年增長16.3%……這些實打實的數據,印證了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建設的斐然成績。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既與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五個現代化天津”目標任務相接續,又與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相融——一張藍圖繪到底,擘畫天津美好未來。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回首過去,各項事業已積累下豐厚的歷史性成就;展望未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正在實現。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更恢弘的勝利就在前方。而我們,唯有更加努力!

(編輯  蘇湘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