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爭日,夏爭時。6月10日,在江蘇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鄉路南村,村民蔡勇忙著將收獲的麥子裝袋,準備運回家中晾曬。望著金燦燦的麥子,他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麥田深處,多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路向前。秸稈被粉碎后鋪在地上,很快就被旋耕機連同麥茬深埋地下。田邊的道路上,農民駕駛農用三輪車、拖拉機忙著運麥子。
張雨是南蔡鄉蘇圩村的種糧大戶,近期忙著“指揮”聯合收割機在自家1100多畝麥田里收割小麥。“今年小麥產量比往年高,畝產都在1000斤以上,而且今年小麥收購價是每斤1.42元,算起來收入不錯。”說話時,張雨將農用三輪車開到聯合收割機的出麥口下,準備將油亮亮的麥子顆粒歸倉。
麥熟不等人,顆粒要歸倉。今年南蔡鄉夏收面積達2.36萬畝,總產、單產較去年都有增加。為了確保夏收工作順利完成,該鄉按照夏收不能等、夏播不能遲、夏管不能松的要求,提前出臺夏收夏種工作方案,明確夏糧生產職責,超前做好田間管理,充分發揮機械作業優勢搶收搶種,集中力量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不僅如此,近年來南蔡鄉全面貫徹落實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牢牢守住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生態保護“三條底線”,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按照“產業結構優、質量效益高、經營主體強、技術裝備精、路徑模式新”的發展思路,千方百計穩住糧食種植面積,提升綜合產能,增加種糧收益。該鄉還堅持糧食綠色優質生產,加大力度推進省級綠色農產品優質稻麥基地創建工作,培育大型糧食產業主體,通過精加工、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為扎實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工作,該鄉不僅對新近收獲的小麥進行例行抽檢,還廣泛開展控殘留、治違禁、保質量安全活動,印發《致廣大農民一封信》,向農民宣傳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詳細介紹國家糧食政策和食品安全、耕地保護、生態保護等知識,在創新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的實踐中走出一條“新糧道”。(記者 王暉 通訊員 張成業)
(編輯 蘇湘洋)